这简直就是一条发家致富的好路子。我就像一个上足了发条的闹钟,嘀嗒作响,每天天一亮就起床,带着几个徒弟从早做到深夜。...

为什么我能轻松赚2万元?——服装企业家传记范文(18)
多年以后,当我回忆赶集这段经历以后,百感交集,感触良多。我为什么会担惊受怕?我赚了2万元之后,为什么没有扩大生产,在规模上、价格上压倒别人?...

80年代个体户的回忆感悟——服装老板自传回忆录(19)
回想那个年代,你赚一点钱,比别人好一点,就有人眼红。有一种人坏,明明挖坑害你,还假装和善面孔来安慰你。上等人谈格局,中等人谈事情,下等人谈是非,说得真好,一针见血,精辟。...

身遭毒打立壮志 ——服装老板回忆录(21)
到了长沙后,在姐姐家附近租了一个铁皮棚作为门店做衣服,生意一直很好,找我做衣服的人络绎不绝。四个人也住在这个小铁棚子里,几块门板白天用来裁衣服,晚上当床铺。由于工费底,我和几个徒弟一天忙到晚,挣不到10元钱。...

西出河东流离内蒙——内蒙古回忆录《百年风雨路》节选(1)
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战争和自然灾害频发,天灾人祸,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市井富裕人家,不管你有多少财富,有多少间房屋,可能瞬间化为乌有,加上子女教育失败,所以,就有了富不过三代的说法。...

战乱年代自强少年——内蒙古回忆录《百年风雨路》(2)
1932年7月1日,我出生于乌兰察布兴和县城关镇。那时的兴和县四周有城墙,城墙约有3米高吧,向长城一样壮观,有四座城门,有个城门上还有“塞北幽州”的牌匾。万幸的是,现在还留存一个城门,默默诉说兴和县的前世今生。...

遭受不公历经风雨——内蒙古回忆录《百年风雨路》(3)
1963年,我还在二轻系统手工业纸业社当会计。因为领导的专权,多次需要我违反财会制度去做账。出于对这种情况的不理解到不愿意,难以容忍,当然用现在的话也可以叫做职业道德,给领导提出了不同意见和建议。由此单位领导便给我吃了一种“水果”,叫“好果子”。...

形势让你敬畏——内蒙古回忆录《我这一辈子》节选(4)
“好像记得老爷子说过,他有一位同学后来当了四川省长,对老爷子影响很深的是我的奶奶,好像经历过什么,死活不让我父亲当干部。”这期间,我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我不想多说,都过去了。受苦受难的不是我一个人,整个社会都在受难,扭曲。...

遭受打击报复——内蒙古退休老干部回忆录《我们这一生》节选(5)
说到底,我除了年轻气盛外,是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是很难改的。我想,老实人,就做些老实本份的事。老实人,自有老实人的福,我的一生证明了这一点。...

相濡以沫陪伴一生——内蒙古退休老干部回忆录《我们这一生》节选(7)
她出生于1933年,那时的旧中国还处在半封建社会。虽然只是普通的庄稼人,但思想却很守旧。老伴儿三四岁就开始裹足。嫩小的脚趾用裹脚布一层层缠起来,紧紧地裹向脚心,一年又一年,除大脚趾外其余四个脚趾骨都弯曲变了形,紧紧的爬在了脚心上。...

老父亲对母亲的呵护——内蒙古老人回忆录《我们这一生》节选(8)
有一种叫芹韮的中药材很难洗。收购回来时,有一层黑色的皮,需要先用大盆早上泡水,下午泡好了,水也不是太凉了,经过多遍的手工搓洗,不停地换盆换水,直到洗成白色的,再用席子铺平了晾干,才能送去医药公司称重登记。...

病魔奈何不了我们——内蒙古老人回忆录《我们这一生》节选(9)
由于老母亲有点轻微抑郁,老父亲经常鼓励她要乐观、要锻炼。还编了首诗:世界离不开太阳,人生离不开喜乐,搞好我们的精神建设,病魔也奈何不了我们。...

喝酒“吹出”一套房子——父母回忆录范文《百年风雨路》节选(11)
晚饭,母亲准备一些小菜,就着喝酒。父亲在微醺的状态中,向五舅表述了盖房子的想法。晚上的灯光映衬父亲兴奋又自信的脸。父亲很肯定的述说着,五舅也很高兴地应和着。...

回忆吉人天相的父亲——内蒙古老干部回忆录《我们这一辈子》(12)
我随母亲在医院陪护,见到了病床上的父亲。惨白的脸色,白色的床单,白色的墙壁,包括病床也是乳白色的。父亲就那么静静的躺着,输液瓶在上方吊着,一切都是安静的。听医生讲,应该是担忧中耳炎引起内耳炎,后果就麻烦了。...

巴盟前旗难忘记忆——回忆录《我们这一辈子》(13)
兴和县建筑工程队像一片树叶一样,在时代风潮中飘零落幕。时代的风会吹到每个人的头上。只是有的人觉得温暖,有的人会打寒颤。我就是那个打寒颤的人。此时我已经55岁,失落感是难免的。我的工作面临重新选择。...

时代的风——内蒙回忆录《苦难与幸福的生活》(14)
1987年前后,乡镇企业崛起。很多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由于体制僵化等原因,大多举步维艰,生存困难。兴和县建筑工程队像一片树叶一样,在时代风潮中飘零落幕。...

小卖部的故事——父母回忆录《百年风雨路》(15)
醋酱油(当时全是散装在缸里,水分损失很大,如果不经常兑水的话,注定赔钱。)是人们天天用的商品。坚持不兑水,结果就是不赚钱销售,甚至赔本赚吆喝,但是,换来的是人们的信赖。其他产品自然就销售出去了。...

终身难忘的一堂课——内蒙古老人回忆录范文《从苦难到幸福的生活》(16)
夜风阵阵,一间昏暗的木工房,凌晨二、三点,父亲脸色惨白,躺在木头刨花堆里,用来让身体暖和一些。用微弱的声音,指导着我这个小木匠。快清晨的时候,才完工回家。这是我难忘的一次,自己独立完成的一批木工活。...

和父亲一起做沙发——内蒙古老人回忆录《从苦难到幸福的生活》(17)
父亲发现了商机。决定自己制作沙发,然后卖了赚钱。这是个大胆的想法,当然难度也不小。毕竟,以前没有做过,甚至,还没有见过真正的组合沙发,怎么做?父亲这个人,天性心灵手巧,善于学习。什么事情只要琢磨,一旦谋上了这件事,自有他的办法,都能玩出个道道。...

父亲一辈子与人为善——回忆录《从苦难到幸福的生活》(18)
那天在离家不远的马路上,父亲骑着自行车,让一辆货车撞倒了。很幸运的是,父亲一点事也没有。只是把一辆骑了十几年的老牌自行车撞的有点变形。父亲起来后,拍了拍身上的土,检查了一下身体的状况,感觉没有什么异样,加上自行车也用了十几年了,实在不值几个钱,于是,在周围人们惊讶的目光中,宽容地让司机开车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