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盟前旗难忘记忆
从1987年到2000年,我在巴盟前旗生活。
1987年,我所在的单位——县建筑工程队解体,我的生活没了着落。我离开了工作25年的单位,成为没有“单位”的社会闲散人员,再次成为无业游民。
1987年前后,乡镇企业崛起。很多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由于体制僵化等原因,大多举步维艰,生存困难。兴和县建筑工程队像一片树叶一样,在时代风潮中飘零落幕。
时代的风会吹到每个人的头上。只是有的人觉得温暖,有的人会打寒颤。
上世纪80年代,是改革开放的年代,是社会转型的年代。经济变革给全社会造成前所未有的制度冲击、观念颠覆和阶层分野。
我就是那个打寒颤的人。此时我已经55岁,失落感是难免的。我的工作面临重新选择。
后来,经过反复商议,加之那时候大女儿嫁到乌拉特前旗后,招呼着二女和二子分别前后都去了前旗就读,并且上了大学,所以我们带着仅有的几百块钱,离开生活了五十多年的兴和县,举家搬迁到了大后套的乌拉特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