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风——内蒙回忆录《苦难与幸福的生活》(14)

 作品节选    |      2022-11-29

1987年前后,乡镇企业崛起。很多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由于体制僵化等原因,大多举步维艰,生存困难。兴和县建筑工程队像一片树叶一样,在时代风潮中飘零落幕。

时代的风会吹到每个人的头上。只是有的人觉得温暖,有的人会打寒颤。

上世纪80年代,是改革开放的年代,是社会转型的年代。经济变革给全社会造成前所未有的制度冲击、观念颠覆和阶层分野。

我就是那个打寒颤的人。此时我已经55岁,失落感是难免的。我的工作面临重新选择。

后来,经过反复商议,加之那时候大女儿嫁到乌拉特前旗后,招呼着二女和二子分别前后都去了前旗就读,并且上了大学,所以我们带着仅有的几百块钱,离开生活了五十多年的兴和县,举家搬迁到了大后套的乌拉特前旗。去前旗主要是因为我们刚去前旗的时候,花了6000元在牛奶厂退水渠附近,买了两套没瓦没凉房的房子。后来生活好起来以后,逐步盖了凉房,也给正房上了瓦。
刚去的时候,在大女婿的单位做木匠活等一些临工。

再后来,盖起凉房以后,就在家中开了小卖部。我爱人在家卖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我又在大女儿的路边房也开了一个小卖部。早出晚归,早上来,晚上回。开小卖部其实很辛苦,几乎休息不成。我们休息、吃饭的时候,反倒是别人买东西的时候。那时候不像现在的超市,想要啥打电话直接送货上门。那时候没有电话,需要自己去市场批发需要的东西。每天就在两个小卖部和批发市场之间来回穿梭。我给自行车后座焊了两个大铁框子。每次都不会空手,来回顺路用自行车去提货,两头跑。

说真的,那时候真是挺累的。期间还在自家的凉房种过蘑菇。自己接菌,拌料装袋,补贴了不少家用,生活也慢慢好了起来。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也为了更好地有个照应,卖了那两间房。在大女婿工作单位对面的气象站院里,又买了一套平房。

又过了几年,二儿子在临河成家立业。我们又卖掉乌拉特前旗的房子,于2001年去了巴彦淖尔临河市。

2001年至2003年,我住在巴盟临河。

我们当时住的地方,是临河比较繁华的一条街,叫解放街。正好在公检法办公楼的对面。也就是那个时候,我没事儿干学会了修鞋。由于我以前从事过类似的工作,所以学的很快。当时附近有两个修鞋的,可是人们都找我修,不找他们修。都说我修的鞋又结实又美观,虽然说挣不了多少钱,但生活过得很充实。

自从老家兴和县出来到前旗后,我也是不停地找活干,一直辛苦赚钱养家。付出很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生活质量上也有了提高。



 
时代的风——内蒙回忆录《苦难与幸福的生活》(14)

老人回忆录案例:《我们这一辈子——从苦难到幸福的生活》

作为回忆录作家,或者说代写回忆录的作者,要忠于主人公的讲话风格,忠于史实。是从主人公及子女碎片式的回忆讲述中,抽丝剥茧、一步步接近历史,接近主人公的过程。主人公在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经历...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