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陆龟蒙写的《江湖散人传》——跟古代名家学写自传回忆录(4)
传记文学研究院 | 唐代陆龟蒙 | 2025-06-14开写传记导读:唐代陆龟蒙写的《江湖散人传》,值得想找人撰写企业家传记,或找人写自己回忆录的人学习。
我们普通人的自传回忆录也可以这样写,选取自己过往人生中的某种经历、思想言行或爱好,然后展开抒怀言志,说到底就是为自己的人生辩解:我为什么要这样?我为什么要那样?
在企业家传记或企业经营智慧类图书中,选取某个创业阶段的经营大事记,或企业家的管理思想,然后引经据典,展开论述,这就是某些“企业家管理思想研究丛书”的写法。
【作者简介】
陆龟蒙(?一约881),字鲁望,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曾任苏、湖二郡从事,后隐居甫里镇,自号甫里先生、江湖散人,又号天随子。性格野逸散淡、高放狷急,不和俗人交往。好读书,喜辑集校勘古书。少攻诗歌,追求凌厉险怪;晚年作诗,则力求平淡。陆龟蒙的散文,多愤世嫉俗之词,富有现实意义。在晚唐骈俪盛行、文风衰落的年代里,他的散文,鲁迅比之为“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铓。”(《小品文的危机》)较为有名的文章有《野庙碑》、《江湖散人传》等。著有《甫里集》十九卷,《笠泽丛书》四 卷、补遗一卷。
【题解】
本文选自《文苑英华》第七九六卷。它是作者的自传,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自传。他不是记叙自己的生平事迹,而是就生活方式和思想情趣的某一特征来抒怀言志。因此它的表现手段不是叙述和描写,而是议论和抒情。陆龟蒙的“散诞”,自然是消极的,其生活态度是不足取的。但在当时,这是对封建礼法的无声反抗,是对蝇营狗苟、争名逐利、权势迷心之徒的蔑视。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犀利,论辩性强。
【原文】
散人者,散诞之人也。心散、意散、形散、神散。既无羁限,为时所怪。民束于礼乐者外之,曰:“此散人也。”散人不知耻,乃从而称之。(写“散人”之称的由来——是封建礼法的卫道士们所给予的恶谧。)
人或笑曰:“彼病子之散而目之,子反以其为号,何也?”曰:“天地之大者也,在太虚中一物耳。劳乎覆载,劳乎运行;差之晷度,寒暑错乱。望斯须之散,其可得耶?水土之散,稽有用乎?水之散,为雨、为露、为霜、为雪;水之局,为潴、为汝、为潦、为汗。土之散,封之可崇,穴之可深,生可以艺,死可以入;土之局,埙不可以为埏,甓不可以为盂。得非散能通于变化局不能耶?退若不散,守名之筌进若不散,执时之权;筌可守耶;杈可执耶?”遂为散歌散传,以志其散。(以水土的拘散为喻,说明散能变化拘则不能,来为散人进行辩解。)
【译文】
散人,就是散逸放荡的人。他的胸怀海阔天空,他的思想无拘无束,他的行为放诞不羁,他的精神自由自在。既然不为时俗所约束,必然为时俗所惊怪。因此那些拘于封建礼法的凡夫俗子就把他视为异类,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个散人。”散人不以此为耻,反而也随着人家而自称散人。
有人或许会讥笑说:“人家那是责怪你的散诞而把你看作散人,你反倒以散人为号,这是为什么?”
散人回答说:“天地是够大的了,但它在宇宙中不过是一个物体而已。为覆载万物而辛劳,为无休止地运行而勤苦;日晷哪怕有丝毫的差错,四时节令就会错乱。希望有瞬息的闲散,它能够吗?至于水和土的散,我们考察一下是否有用。水散,可以变成雨、变成露、变成霜、变成雪;水聚可以成塘、成河、成洼、成汗。
土散,堆积起来可以成为高山,挖掘下去可以成为深穴,人为着活可以借它种植五谷,死了可以借它葬身;土要限制不动,制成埙时它就不能做模型,制成砖时它就不能做盘盂了。
这岂不是散能通变化而局则不能吗?隐退时如果不散诞,势必念念不忘成名的手段;仕进时如果不散诞,势必死死抓住一代的权势不放。成名的手段可靠吗?手中的权力能永远在握吗?于是我作散歌为散人立传,来记叙他的散逸放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