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杉树人物传记工作室评论:企业家传记和企业品牌宣传片的内在关系

 微电影微视频剧本创作     |      红杉树人物传记工作室编辑部    |      2025-04-17


疫情期间,一位向我咨询代写自传回忆录事项的安徽老板对我说:“我想找你把我的经历写下来,我十几岁初中毕业就去深圳闯荡了,吃过很多苦,工友骗我,亲戚欺负我……这些要记下来,等我老了看,还要把我的经历拍成电视剧,拍成动画片……”
 
我认为,老板请人代写创业传记是个人认知上的突破,费用上也没有负担,但要拍电视剧和动画片就要仔细考量了——毕竟这项投资太大了,一般老板承受不起。
 
请人代写自传回忆录时可行的。企业家传记以个人成长、价值观、决策逻辑为核心,塑造企业家作为品牌精神符号的形象,传递其使命感与领导力。例如,埃隆·马斯克的自传强化了特斯拉和SpaceX的形象。企业品牌宣传片聚焦企业整体价值(产品、文化、社会贡献等),强调品牌愿景和差异化优势,如苹果宣传片通过设计美学传递“Think Different”的理念。企业家的个人叙事是品牌故事的灵魂,而宣传片是品牌价值的具象化载体,两者共同的目的是“建立信任感”和“情感共鸣”。
 
企业家传记和企业品牌宣传片在叙事逻辑上有互补性。通过企业家经历的细节(如失败、转型)展现品牌成长的底层逻辑,例如《鞋狗》揭示耐克“Just Do It”精神的起源,这是传记的深度;品牌宣传片用视觉语言(场景、音乐、用户故事)浓缩品牌的多维价值,如华为宣传片通过全球化视角展现技术赋能社会的图景,这是广度。传记提供纵向的“时间轴”深度,宣传片提供横向的“场景化”广度,形成立体化叙事。
 
传记吸引对商业逻辑、领导力感兴趣的深度受众(投资人、行业伙伴、团队和潜在员工),增强专业认同;宣传片面向大众快速传递品牌调性(如环保、创新),适合社交媒体裂变或展会播放,降低认知门槛。两者覆盖不同圈层,传记深化“核心圈”忠诚度,宣传片扩大“泛圈层”影响力。

若企业家形象与品牌绑定过深(如乔布斯与苹果),可能因个人争议影响品牌;宣传片则更侧重企业整体,分散风险。传记中的企业家精神必须与宣传片传递的品牌价值观统一,否则会导致认知混乱。例如,若传记强调“成本控制”,宣传片却主打“奢华体验”,会产生矛盾。
 
另外,应用场景有差异。对于初创企业而言,创始人传记更易引发共情(如马云早期创业故事),宣传片侧重产品特性以打开市场;对于成熟企业,宣传片需强化行业地位(如可口可乐的“全球化欢乐”),传记则可突出企业家战略眼光(如贝佐斯对亚马逊长期主义的坚持)。
开写传记网站观点:企业家传记和企业品牌宣传片应该内容交叉引用:在宣传片中嵌入企业家标志性语录或关键时刻,增强真实性;IP化联动:将传记中的核心事件转化为宣传片的视觉符号(如阿里“十八罗汉”会议场景);品牌初期以企业家故事破圈,成熟期以宣传片巩固行业话语权;避免“个人崇拜式”绑定,确保品牌能脱离企业家独立存活。
 
企业家传记和企业品牌宣传片,两者的结合需服务于品牌,塑造认同感和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