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乱年代自强少年——内蒙古回忆录《百年风雨路》(2)

 作品节选    |      2022-09-07


内蒙古回忆录《百年风雨路》节选


 
1932年7月1日,我出生于乌兰察布兴和县城关镇。那时的兴和县四周有城墙,城墙约有3米高吧,向长城一样壮观,有四座城门,有个城门上还有“塞北幽州”的牌匾。万幸的是,现在还留存一个城门,默默诉说兴和县的前世今生。百年风雨剥蚀、伤痕累累的城门,让我的思绪回到了兵荒马乱的年少岁月。

那一年是公历闰年,农历则没有立春。是8月8日七夕,恰逢立秋,感觉很特别的一年。那一年,东三省已经沦陷,蒋介石推行“攘外必须安内”的政策。我小的时候外蒙古还没有独立,那时候我们国家的地图像极了一朵海棠花。那是一个战乱的年代,我年龄太小,也没怎么觉得战火纷飞的场景有多恐怖,也不懂得什么是政党,什么是政府。就记得一会儿是国民党,一会儿是日本人,后来就是共产党来了。而且这期间还反复过好多次,就是拉锯战,谁打进来就谁掌权。



现在看到全世界好多地方还在发生战争。百姓流离失所,露宿街头,没有衣穿,没有饭吃,甚至有的连生命都不保。再回想起小时候,就觉得现在真是难得的太平盛世,生活很幸福。

我有一个哥哥,一个妹妹。哥哥叫史亨景,妹妹叫史润梅。妹妹成家后就跟着妹夫去了山西侯马,一去经年,几乎很少回内蒙古。到了晚年,幸得以还有过两次相见。一次是妹妹回来内蒙,那时候我已经到了乌拉特前旗生活。一次是,2005年我去侯马,但是妹妹身体不好,行动已经不便了。

岁月流逝。随着父亲年迈,我哥负责家里的具体事务。我读书读到小学五年级时,我哥让我提前退学。因为社会动荡不安,国民党征兵频繁。我哥说,读的书再多也要当兵,就不要念书了,回家和他做买卖吧。
辍学之后,我就跟着我哥上街摆地摊,卖小百货、副食品等等。后来,家里开始种地,我的任务就是捡牛粪,每天捡10担牛粪,上午5担,下午5担。再后来,我和父亲到大青山里砍柴割草。早上进山,晚上回来。那时候天气很冷,保暖衣服也没有,两只手总想捂着头,经常冻得直流鼻涕,七窍不通。直到有一天发现闻不出味道了,耳朵里流出了黄水,才知道得了中耳炎。这个毛病,大大影响了我的听力,伴随了我的一生。

我成家后,所领的工资全部交给大哥。直到后来分家时,我拿了半升米,临时占用了陈玉三间凉房,因为实在没有住处。再后来花了50块钱买了李富贵一间半房。这一间半房一住就是好多年。搬到巴盟前,期间在东面又盖了一间房,那已经是70年代后期的事儿啦。
 
战乱年代自强少年——内蒙古回忆录《百年风雨路》(2)

老人回忆录案例:《我们这一辈子——从苦难到幸福的生活》

作为回忆录作家,或者说代写回忆录的作者,要忠于主人公的讲话风格,忠于史实。是从主人公及子女碎片式的回忆讲述中,抽丝剥茧、一步步接近历史,接近主人公的过程。主人公在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经历...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