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家常有这样的困扰:“我不想出名,很普通,没什么好写的。”“我哪里会写书?哪有时间写书?”“找人写书写这个传记要花多少钱?”“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在中小企业家的直觉里,企业家传记是知名企业家的事情,自己的业绩才每年入几百万、上千万、几千万,有什么好写的呢?
在当今商业环境中,企业家个人形象与品牌价值已深度交融。
一本您的创业传记,绝不是自娱自乐、自吹自擂的功劳簿,也不是为了出名,而是您的企业未来10年划算的战略投资。它不仅是给市场看的应景之物(如公司成立10周年庆典礼物),还是为目标用户塑造认同感,提炼过去的成功因子,以面对下一个10年。
您和团队10年浴血奋战,不仅活了下来,还站稳了脚跟,这本身就值得书写。但您知道吗?您这十年的‘隐性资产’——那些决策背后的煎熬、人生贵人的把握、重大质量事故的决策权衡、市场危机、人才危机、资金链断裂、凝聚团队的价值观等——正被严重低估。
一本企业家传记是被中小企业家误解和忽视的“刚需”。因为我作为一位长期研究企业家精神与品牌战略的传记作者,我深刻理解您10年筚路蓝缕,艰辛创业历程的价值——但这份价值往往被您企业家本人低估或忽视了。
在当下流量价高、信任稀缺、产品同质化竞争的环境中,一本经过策划的企业家传记,恰恰是企业面对下一个10年的有力武器中的一个。
如开写传记的企业家客户——杭州华一强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总的编年体10年创业传记《梦想之路——一支伸缩杆的世界之旅》。配合团队读书会活动,如图书《请给我结果》,加上周末不定期外出培训(不参加培训者开除,在《梦想之路》中有这样的章节),加上刘总经常外出学习,几年来,组织再造的效果有了提升。
为何创业10年是传记塑造的有利时期?
1)创业10年,企业已跨越生存线,但团队可能陷入疲态或懈怠。企业急需企业文化重塑。
2)成为新员工入职“头一课”,让价值观从口号变为鲜活的故事。
3)当产品难分伯仲时,消费者选择本质是“对人的信任”。创始人IP具备天然的信任背书,且成本远低于广告投放。
为什么创业10年的企业家急需一本传记?
对内凝聚团队,对外降低合作成本。内容量身定制,直击痛点:不追求文学性,聚焦“信任痛点”——针对团队、合作伙伴、客户的疑虑,用您的故事给出答案。
1)企业文化培训教材——用真实故事取代抽象的口号式培训。
2)为市场端信任背书——我们大多数人是因为了解,所以信任。
3)为供应链建立信任感。
4)塑造行业话语权,营造行业地位与社会认同。
5)作为个人IP战略的一部分,从单纯的创业者到时代叙事参与者。
6)找到照亮未来的那一束光,来来藏在历史的细节里。
对中小企业家而言,不必追求图书销量,甚至不必买书号正规出版(作为印刷品),只要有效触达目标用户就好。对非知名企业家传记公开出版意义不大。但价值链私域传播才是中小企业家传记的应用场景。
企业家传记应用场景:
对内:
1)团队每人一册,配合员工手册、价值观落地手册,用于企业文化培训,让团队了解公司历史,增加向心力、认同感。
2)发给新员工学习,作为员工入职的核心读本,这种历史场景化故事示范让管理理念和价值观变得可触摸、可复制。并有考卷,让新员工了解公司企业文化。
对外:
1)在企业市场端,发给新老客户和潜在客户。
2)在企业供应链上散发。
3)在企业家朋友圈发放。
4)在企业家参加的各类社团、培训会议上散发。
5)作为内部资料赠送企业所在地的图书馆。
6)作为内部资料赠送企业家故乡的社区图书馆。
10年商海沉浮,您大的成本不是金钱,而是信任成本——团队能否死心追随?合作伙伴是否全力相挺?客户为何选择您?这些‘成本’正日夜消耗您的精力。
企业家写书出书,请传记作家写传记,并不是单纯记录过去,而是利用过去提炼未来的路,用确定的过去照亮不确定的未来,用过往经历塑造企业家和品牌的影响力,从而塑造认同感和信任感。如在同质化竞争中提高企业辨识度;给对公司持怀疑态度、犹豫不决的客户以信心;给供应商信心,等等。
别再让您衣衫褴褛的创业故事沉睡在记忆中!它们是企业忽视的、被低估的无形资产。现在不书写,太浪费,这些故事终将随岁月消散,而您重建信任的成本,只会越来越高。
现在,您只需做三件事:
1)把过往10年创业时期的老照片/笔记本/各类荣誉纪念品搜集在一起。开写传记的客户杭州华一强实业有限公司的刘总,在疫情期间给我快递过来30多本笔记本,为我理解他的创业历程帮助很大。
2)问自己: 我想让团队/客户/供应商记住我哪些特点?我想让读者相信我什么?了解我什么?成立公司以来每年的大事记有哪些?过往10年有哪些东西可以提炼出来用于下一个10年?
3)联系开写传记: 进行一次免费的“传记价值诊断”通话。我们将基于您的行业、企业阶段、核心痛点,为您定制:企业家传记、企业发展史、个人IP传记故事、企业文化教材。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