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归属感。我们老俩口都是从异地搬迁过来的。本来的归属感就不是很强烈,加之当地人对异乡人往往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排斥感。...

练书法和抖空竹——老人回忆录范文《我们这一生》(19)
后来,我到了东胜鑫海养老院多次参加了书法比赛。记得有一次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厅长到我们院参观,和我合影拍照,还上了中央电视台和当地日报。...

我的生活能够自理——父母回忆录《我们这一生》(21)
前几年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孩子们带我们去西安,看了兵马俑、华清池、大唐芙蓉园。去山西侯马看了妹妹一家。去河南上了云台山。去北京的天安门、北海公园。去榆林白石城等等。...

90岁瘫痪重新站起来——父母回忆录《我们这一生》(22)
信念就是相信还看不到的东西。信念是一种气场,是有能量的。信念是我担心和牵挂老伴儿。近90岁的瘫痪老人能够再一起站起来。人生需要信念。...

手术方案——父母回忆录《我们这一生》(23)
手术方案是切除胆囊和部分胆总管,这样的话,往后的生活只能腹部插管外排胆汁,我以后的生活质量就会非常受影响,但考虑到保命要紧,孩子们商量后只能无奈接受手术方案。...

好人有天助——父母回忆录《我们这一生》(24)
很快就联系上了吴大夫,从伊旗他的一个定期坐诊医院接到中华情。他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在腰部的穴位上贴药。经过四个多月,老母亲及我们子妹几个悉心守候及照料,86岁高龄的老父亲行动自如了。...

走西口精神——父母回忆录《我们这一生》(30)
小学5年级,我辍学之后,我就跟着我哥上街摆地摊,卖小百货、副食品等等。后来,家里开始种地,我的任务就是捡牛粪,每天捡10担牛粪,上午5担,下午5担。...

我终于成为了自己——人生回忆录(3)
藏区旅行,让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自己,我就是我自己,我终于成为了自己。我们对人对事大度了,什么事都比以前看得淡了,想不开的事想开了,不理解的人理解了。...

企业编年史《梦想之路》序言——浙江企业家传记故事(1)
书中有大量具体时间的具体事件。这些经营举措单个看,也许微不足道,看不出什么,但把每年的大事记组合在一起,就成了我们走过的路。我想记录一段历史,未来往往就藏在历史深处的尘埃中。
...

企业家自传中的童年故事——浙江企业家传记故事(2)
移民群体在恶劣的迁徙之路上同样体现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特别是面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入川之路。所以终能成功入川,落地生根,繁衍生息的一定是强者。
...

爷爷的故事和我的家庭——浙江企业家传记故事(3)
童年经历对人的一生有刀刻般的影响力,甚至埋下深入骨髓的生命因子。爷爷经常给我讲故事,爱给我讲他的抗战经历,怎么和敌人周旋,怎么死里逃生,讲他的“汉阳造”质量差,有时战斗中扣扳机打不响,每次我都听得津津有味。...

我凭年轻熬着——企业家编年史(6)
我给当时的厂长,一位儒雅的台湾人顾厂长写信,询问:为什么我这样有力气、有想法、有抱负的年轻人,为什么长时间不转正?每天干16个小时,会不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公司是否真的重视人才?...

青春的鲁莽、生活的苦涩和无奈——我帮企业家写传记连载(6)
在恋爱这件事上,她一直比较主动。湖南人有一种天生的霸蛮之气,我是四川人就含蓄、腼腆一些。她说话速度快,思维跳跃,我常常反应不过来。还有地域习俗差异也是伤脑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