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出门远行——浙江企业家传记故事(4)

 作品节选    |      2024-02-01
1997年,我18岁。我要一个人出门远行,走自己的路。作为乡村少年,18岁之前,我连省会成都都没去过。父母商量坐飞机或者火车,送我去沈阳,这样安全些。我想家里的经济条件摆在那儿,我心疼钱,不想让父母送,我一人坐火车去沈阳,也想挑战一下自己。去沈阳,我先要在县城坐汽车到成都,在成都坐火车到北京,然后坐北京到沈阳的火车,全程48个小时,可谓长途漫漫。我家有一个亲戚在成都做水电工程的,父母帮我要了他的电话,以便我到成都后和他联系。

晚上坐大巴出发,早上到了成都荷花池汽车站。下车后,我问人成都北站怎么走,回答就在前面。伴随车站拥挤的人流,嘈杂的叫卖声,让我眼花缭乱,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县城可没有这么多人。我看到火车站楼顶上有“成都”两个大字,就以为不是火车站,推着行李箱继续往前走,结果走过头了。这时,一个骑带边筐三轮自行车的年轻人,热情问我:“嘿,你到哪儿切喃?”
“沈阳。”
“火车快开了,快上来,我带你去。”
“我车票都没买,这人怎么知道我坐的车快开了呢?骗我吧?”虽然心里这样想,但我像中了魔法一样,不由自主,还是坐上了三轮自行车边筐。七拐八拐大约行驶了几百米后,在一僻静处,一个急刹车停了下来,我的箱子、背包一下子摔到地上,几个人凶神恶煞般围了上来。
“你到哪儿去?到沈阳干啥子切喃?”
我遇到坏人了。
学费藏在脚底袜子里,衣服口袋有一些零钱。
“交10块钱!”
他们说的是成都话,我听成了4块,结果还得给他们10块钱。

在成都北站,我给成都的亲戚打电话,他带我去吃了饭,帮助我买了去北京的火车票,送我上火车。火车开动的一刹那,一种莫名的伤感、兴奋和对大学的憧憬,交替涌上心头。我18岁,一个人,离开家乡,踏上陌生的旅程。火车像力大无比的怪兽,驰骋在一路向北的田野上,我的人生画卷也徐徐舒展开。火车到了北京西站,要出站转车到北京站,买北京到沈阳的火车票。我花了15块钱晕晕乎乎上了一辆车,去北京站,结果坐错车了,到了北京南站,又花钱坐车才到北京站。在北京西站出站口,我遇到一对男女,说是钱包丢了,没钱买车票了,让我行行好。我想自己钱不多,就给了他们10元钱。后来我想,他们多半是骗子。到了沈阳也不顺利。9月12日开学,我5号就到沈阳了。

很多学校在沈阳站广场摆摊接新生。我上了一辆车,来到沈阳工业大学,仔细一看,不是我的学校,校名类似,我上错车了。那个学校的学生热情送我到38路公交站,告诉我要坐几站下车就是我的学校。结果我坐到了终点站,问路,说往前走即到。那是一个化工中专学校,不是我的学校,当地人称我的学校也叫化工学校。我又坐38路车原路返回,由于学校位置偏僻,下车后,我拖着行李箱走了一段路,才到学校——沈阳工业学院。
从成都开始就出师不利,一路跌跌撞撞,好在安全到达。那时,我不知道坐一趟火车为什么会这样曲折,后来我懂了,我想起了余华的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那是命运给我的成人礼。

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开始了。沈阳工业学院(现沈阳理工大学),隶属于兵工部。我是材料工程系热加工工艺与设备专业,就是焊接班,我们班有32人。每个学生每个月有300元的生活补助,补助经费是兵工部拨下来的。
大学三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胃口好,饭量大,但为了节省生活费,我一直在贫困生食堂吃几乎没有油水的饭菜。有个同班同学,和我一样来自贫困家庭,经常用学校的刷卡拨号电话,煲“电话粥”。打一次电话至少几十块钱,这样的行为我看不起,浪费父母的血汗钱。

我没有向学校申报贫困生。高中时,我被学校评为贫困生,一年有20元的爱心资助。虽然钱不多,但我还是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这对我也是一种力量支持。到了大学,我不想当贫困生了,我已经成年,我要靠自己的本事挣奖学金,以减轻父母的负担。我不想曝光自己清贫的农村家庭背景,我要面子,有虚荣心,也想把机会留给更需要的同学。要是申请了贫困生,我在学校里花钱,等待我的可能是异样的目光。

大一时我只拿到了三等奖学金200元钱。我的成绩不冒尖,也没有挂科。一等奖学金是1500元,是班长的。大学生活是新鲜的、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开始后,我就想怎样快速适应社会,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那时大学生找工作比较难。如果没有工作,生活都不能自理,那么就别想出人头地,实现梦想,改变家族命运了。小学开始,就相信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没有创造就等于失去了生命。我相信自立自强能够改变命运,读书能够改变命运。我暗下决心,要多接触社会,提高自己的能力,学到真本事,不要混日子,也不为一张文凭死读书,因为我是山里娃,来自贫困的农民家庭。

一开始,我勇者无畏,去竞选班干部和学生会干部,都失败了,我没有灰心丧气,当寝室长我也高兴。寝室长就是为同学们服务的,打开水、做清洁和组织一些宿舍竞赛活动。在大学生活中,我珍惜每一个锻炼的机会。大二时,我通过竞选,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我非常珍惜这样的锻炼机会,竞选上的当晚,非常兴奋和激动,睡不着,宿舍关灯后,我来到走廊昏暗的灯下写怎样当好学习委员的规划。

我又在咱们机械系担任社会实践部部长一职。这个部门是专门对接企业单位,为学生介绍短期工作实践的,是接触社会、锻炼能力的好地方。在校外参加公益活动或者为商家发广告传单,我一个山里娃不怕苦、不怕累。
我还参加了校学生会的工作,维持早跑操纪律。在学生会组织的“青春在这里闪光”主题晚会上,我还跳了现代舞。在其他一些主题晚会上,我表演过小品、相声和舞蹈。

大二大三时,由于我的学习成绩好,担任职务多,朋友多,人际关系好,所以,我都拿了奖学金1000元(大二、大三,奖学金调整为1000元)。奖学金的背后是我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虽然认为不能以成绩论英雄。

毕业前夕,我拿到奖学金后,请同寝室关系好的同学吃了一顿饭,我主持召开我们焊接班职业规划座谈会,我花了几十元买了笔记本和笔之类的纪念品,作为奖品。老师和同学们肯定了我的做法,同学们畅所欲言,取得了预期效果。这是我离开大学校园前给自己找的锻炼机会。用个人奖学金开座谈会,虽然花得很少,在同学们看来无疑是惊人之举。同学们都知道我大学三年的伙食都是买便宜的,是班里勤俭的一位同学;同学们不知道的是,父母为我读大学,三年来欠下5000多元外债。一毕业,同学们各奔东西,恐怕一辈子也见不了几次面,但我觉得这是蛮有意义的。在毕业前夕,我作为“身兼数职的干部”,愿意成为一束光,照亮同学们的未来之路。

大学三年,正值青春期,哪有少年不钟情,但我觉得青春就要用来学本事,花前月下就是虚度年华。像我这样,人长得不算丑,是党员,拿过二次奖学金,善于社交,朋友多,按常理,有女朋友是正常的事,实际上是没有。我有喜欢的女生,没追过,也没表白,我不觉得遗憾,也不后悔。谈恋爱要花时间,要花钱,最后可能还没结果。业时,一位关系不错的女同学,把她的被褥送给我,叮嘱我:“南方冬天冷,你用得上。”纯真的学生年代,总能给人莫名的力量,让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如同一首好听的音乐盘旋于脑海,久久挥之不去。找到工作和未来发展方向同样是每位同学挥之不去的话题。

大学期间,我的人生梦想是成为一名企业家,这种信念一直没动摇。大学毕业22年了,我仍然保留着我们焊接班的毕业纪念册。每次翻开纪念册,我的目光总是长久停留在七个字上——“理想志向:企业家”。



 
18岁出门远行——浙江企业家传记故事(4)

企业家传记、个人IP故事案例《强心——一根伸缩杆的世界之旅》

当初,刘总决定和开写传记合作,简要介绍自己的创业经历时,书名就从我脑海里跳了出来--《强心--一根伸缩杆的世界之旅》。 开写传记,为企业家打造个人IP传记(个人品牌故事)。这...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