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父亲对母亲的呵护——内蒙古老人回忆录《我们这一生》节选(8)

 作品节选    |      2022-09-30


成家以后她没事儿干,为给我减轻一点负担,补贴一些家用,就在家里给药材公司洗药材。上午从井里担水,因为井里的水太凉,所以挑回来还要晒水,直到中午才能开始洗药材。
美云补充了细节。

有一种叫芹韮的中药材很难洗。收购回来时,有一层黑色的皮,需要先用大盆早上泡水,下午泡好了,水也不是太凉了,经过多遍的手工搓洗,不停地换盆换水,直到洗成白色的,再用席子铺平了晾干,才能送去医药公司称重登记。后来想,让裹脚的她去挑水,补贴生计,真是为难她了,但家里孩子等饭吃,生活总得过下去,也是没办法的事。

那时,我们过得确实很苦,我在县建筑队里干临时工,主要工作是铲大泥、搬砖等杂活儿。后来,我爱人去了国营裁缝部做了临时工。每日正常上班10多个小时,为补贴家用晚上回来还得加班。每天下班后要抱一堆衣服回来继续干。那时候每天有干不完的活,特别困。每每干到困得不行的时候,都是我打盹时她推我一把,她打盹时我推她一把。由于没有钟表,每天大约都要到子时(凌晨1-3点)才能休息。

那时候生活很苦,但也不觉得累,那时候家里孩子多,不是这个发烧了,就是那个感冒了,同时还拉扯好几个侄男外女的,家里全凭她一人,可以说是我们家里的主心骨。

老来老对她的呵护,也算是对老伴年轻时辛苦付出的补偿吧!妙云有如下的记载很确切:
 
我想重点提及老父亲对母亲的呵护。可以说母亲是老父亲一手拉着、扶着走过了九十年峥嵘岁月,相伴至今。母亲不到五十岁时,哮喘病就特别严重。发病期间:嘴唇黑紫,张大嘴呼吸,睡觉躺不下,后背垫上被子和几个枕头。最上面的是我妈用小砕布拼起来的圆枕头。一发病,就感觉很危险。常言道:河开河冻,哮喘病人要命。由于现在医疗发达,子女们经济条件改善,也孝敬。老母亲能坚持吃近三十年蜂王浆。这几年居然发现老母亲的哮喘病没了,彻底好了!



 
老父亲对母亲的呵护——内蒙古老人回忆录《我们这一生》节选(8)

老人回忆录案例:《我们这一辈子——从苦难到幸福的生活》

作为回忆录作家,或者说代写回忆录的作者,要忠于主人公的讲话风格,忠于史实。是从主人公及子女碎片式的回忆讲述中,抽丝剥茧、一步步接近历史,接近主人公的过程。主人公在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经历...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