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种蔗制糖手工业发展史

 企业发展史研究院     |      传记作家陈骏    |      2020-06-28
说到甘蔗的历史,我马上想起了我读小学时的课文——郭小川写的那首诗《甘蔗林啊,青纱帐》。

唐代,封建王朝对岭南西道地区的统治有所加强,封建地主制经济逐步兴起,形成了以“耕作为主”的家庭经济,跨入了阶级社会,社会生产力有所进步,农业、手工业获得逐步发展、种蔗制糖出现日益兴旺的景象,史料有“唐代,岭南盛产甘蔗,并以优良品种竹蔗驰名国内”之说。

开写传记品牌专注于企业发展史、企业文化、家族企业创业精神传承、行业历史研究,如果你想找人代写企业传记,代写企业发展史,了解代写企业史价格费用,马上联系开写传记。

据唐孟诜撰《食疗本草)载:“蘸有赤色者,名昆仑蔗,白色者名获蔗,竹蔗以蜀及岭南者为胜。”这里把甘蔗按蔗皮颜色分为赤、白两种,白色的获蔗就是竹蔗的一种,尤以四川和岭南的竹蔗品质优,可见唐代广西种植的竹蔗已闻名全国。尤其是贵县一带成为当时的重要蔗乡。
 
据《池北偶谈》和《粤述》两书记载:唐中宗神龙年间(公元705-707年)流行的民间传说,邕州百鹤乡少年秀才张伟望,幕名到贵县与刘三姐对歌,七昼夜不分胜负。张秀才对歌,口渴了,偷吃当地甘蔗,甜了歌喉醉了心,永驻蔗乡。后来,“两人皆化为石”。当时,广西种蔗虽盛,但制糖方法落后,所制作的沙糖质量不高,全国亦如此。
 
所以,唐太宗在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派留学生去摩揭陀国学习熬糖法,引进了印度乳糖石蜜的制法、因为这种石蜜是加了牛乳熬煎的,故名乳糖石蜜,是作为甜食、待客茶食和筵宴礼品,起到糖果作用,吃时将它掰开或压碎。
 
后来,到唐高宗李治时代,感到乳糖石蜜吃时要掰开或压碎,很不方便,也不能满足宫廷饮宴用糖的广泛需要,遂于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派王玄策等人带着厚礼再赴印度,聘请石蜜专家来华传授分蜜、石蜜制造方法。按这种方法制造的石蜜,可以长期贮存,不会融化,食用也方便,是蔗糖中最重要的一个糖品。这种制糖技术很快在广西得到传播。从此,广西同全国各蔗糖产区一样,随着国内外制糖技术的交流,制糖方法有了新的进步,并开始出现了利用木辘、石辘榨蔗取汁,大镬煮糖,以熬糖法制作沙糖,质量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