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岭南甘蔗制沙糖、冰糖和片糖技术演变史(3)

 企业发展史研究院     |      传记作家陈骏    |      2020-06-27
广西古代利用甘蔗制糖的演变,经历从初级到高级、从原始到逐步开化的发展过程。甘蔗的利用大体经过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对甘蔗最原始的利用方式。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以采集为生或开始了农耕时期,最初发现丛生于原野的甘蔗茎里含有一定的甜汁,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便竞相折取生吃,“咋啮其汁”,后来经过人工引种、栽培,仍有相当长一段时期,供人们“咀咋”饮用其汁,解渴。这就是古代人们对甘蔗最原始的利用方式。
 
第二阶段是由用口齿咀咋进而借助其他压力,榨取蔗汁制为浆,用作饮用或解酒、调味,如利用石臼捣蔗取汁,至今平南县柘畲村还保留有原始春蔗汁的石白;还有利用石滚压蔗取汁或用横式磨、立式磨磨蔗取汁;再就是利用木、石辘榨蔗取汁等。然后把蔗汁制成浆,用作饮料、解渴、解酒、调味。这是第二阶段的利用方式。最早记载这一方式的现存文献,是公元前四世纪的《楚辞·招魂赋)“腼鳖炮羔,有柘浆些”。估计开始采用榨蔗为浆时期,还当远在其前。后来,作于公元前二世纪《子虚赋》和《郊祀歌》反映出当时依然习于以蘸浆为饮料。直到晋、唐、宋、元时代,有些文献仍有涉及蔗浆的。
 
第三阶段是从使用蔗浆逐渐进到曝晒、煎熬。或又煎又晒、加工成浓缩品,即“蔗饴”、“蔗饧”、“石蜜”, 这三者的区别主要是浓缩程度和浓缩方法不同而异:

①蔗饴。浓缩较弱,正如刘熙《释名)卷4 (三世纪初期)日“饴,小弱于饧,形怡怡然也”和后来颜师古(公元581-645年)据此释《急就篇》的“饴”字为“湮弱者为饴,言其形怡怡然也”, 其接近于流体,凭阳光曝成;

②蔗饧,较蔗饴浓度强,如所谓“厚强者为饧、饧之为言,洋也,取其洋洋然” (公元前一世纪史游撰《急就篇》卷2颜师古注语), 形较胶稠,凭火力煎成;

③石蜜、浓缩程度较蔗饧高,已变成固体,其形似石,其质类蜜,故名。以上三种直接从蔗浆浓缩的成品,可以说都是雏形的蔗糖,其中出现早的应是蔗饴。从现存古书早著录的年代算、洋石蜜已见于公元一世纪张衡《七辨》注云:“沙糖石蜜乃其等类果闺王遗高祖石蜜十解北亦石蜜也。”土石蜜则见于公元前一世记杨孚《异物志》提到“甘蔗……榨取汁……煎而曝之,既凝、如冰……时人谓之石蜜。”
 
但晋菖洪《西京杂记》 (其所记多为西汉京都长安的遗闻佚事)曾述及“南越王献高帝石蜜五斛”。这种石蜜,当是广东、广西一带的土产,是土石蜜。那么土石蜜远在公元前三世纪初期便已存在了。至于蔗饧,无疑是较石蜜早;蔗饴又应较蔗饧早;估计蔗饴出现当在秦代以前,可以设想,在战国时代,华中地区已经利用蔗浆,那么繁殖甘蔗更多且更早的华南、相信蔗饴、蔗饧以至石蜜,必然在其时甚至其时以前已经陆续出现。
 
 
第四阶段是在加工制造蔗糖“雏形”的蔗饴、蔗饧、石蜜过程中、先后制出了沙糖、冰糖和片糖。
开写传记专注于企业发展史研究,如果你想找人代写企业传记,代写企业发展史,了解代写企业史价格,马上联系开写传记。
 
①沙糖,也是用煎浆浓缩而成,但其形态不同于流体或半流体的蔗饴、蔗饧,也不同于固体的石蜜,而是呈粉状或细沙状的晶体。沙糖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公元前一世纪中期的《易林》卷2日:“天女推床,不成文章:南箕无舌,饭多沙糖。”说明公元前一世纪中期前后,已有土制沙糖出现。但当时最早出现这种沙糖,因经火久煎,含焦糖成份多。成品色味较差。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到公元五世纪陶弘景《名医别录》有“取汁为沙糖、甚益人”之说,其时成品质量有所提高,制造也较普遍。到了唐初(公元647年)曾派人去印度学习制糖法。《新唐书·西域传》称:贞观二十一年,太宗“道使(往摩揭陀)取熬糖法,即诏杨州上诸蔗,柞渖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据此可见,我国制糖技术,远在此时以前,曾一度汲取从西域传来的经验而有所改进,至此时又利用摩揭陀熬糖法作了一次改进,成效更好,色味都超过前此制品。
 
②冰糖,亦称糖霜,其开始出现的经过。据《糖霜谱》 (公元1145年前后)说:系唐代大历年间(公元766-779年)由一个号称邹和尚的僧人传授给遂宁蔗农黄某,“自是流传其法”, 所述大概本自当地(遂宁)传说,在制糖业逐渐普及和提高的唐代,通过制沙糖过程而发现冰糖制法,是很自然的事,其创始人当是产蔗地区的蔗农或制糖劳动者。不一定首先出现在遂宁,也不是创自僧人之手,只是通过僧人介绍,传至遂宁。
 
关于冰糖的加工操作,所谓“窨蔗糖为霜”的方法,大致包括蔗处理和蔗汁处理两道工序。前者分:削、碾、悉、榨等,后者分:煎、炼、凝、曝等措施。这种方法的采用,宋代已相当盛行。据称:其时“福唐、四明、番禺、广汉、遂宁有之,独遂宁为冠”。
 
又称:宋代宣和(公元1119-1125年)初,已“所产益奇”, “糖霜之甘擅天下”。还提到其形、色和质量,种种不一。都是体现当时冰糖制造技术的进步情况。
 
③片糖,是从古代土石蜜演变而来的成品。其最初出现估计会较冰糖为早,且很可能创始于广东、广西,生产亦以两广为最多、最普遍、后来发展相当昌盛,如贵县苏湾产的片糖、柳城县产的柳片糖,都闻名遐迩,远销国内外。
 
周、秦、汉时期,广西甘蔗起源以后并逐步盛行,其原因除了广西气候条件适宜种植甘蔗的因素以外,主要是秦汉王朝统一岭南后、置郡县,开灵渠,辟峤道,开关市,弛山泽之禁,商税减轻,农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同时,秦汉王朝使用谪戍移民的办法,使大批汉人南迁岭南,促进了南北商品交换和文化交流,从客观上对开发岭南创造了条件;再加上汉王朝推行重农抑末政策,当时皇帝亲耕,设有勤农的官吏,重视疏治水利建设,改进耕作技术,提倡屯田开垦,奖励地方官吏劝耕有功者。这些措施对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使甘蔗种植得到盛行,“蓄衍成林”。

开写传记品牌专注于企业发展史、行业历史研究,如果你想找人代写企业传记,代写企业发展史,了解代写企业史费用,马上联系开写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