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的广西种蔗制糖业——撰写广西企业史研究(5)

 企业发展史研究院     |      开写传记陈老师    |      2020-07-02
开写传记品牌,立足广西,覆盖广东、贵州和云南,专注于企业发展史、企业文化、家族企业创业精神传承、行业历史研究,如果你想找人代写企业传记,代写企业发展史,了解代写企业史价格费用,马上联系开写传记。

公元674年,古代中国人发明用滴漏法制取白糖,在广西慢慢推广开来。这种先进的方法是用一整套漏斗形陶器,配备瓦缸和其他小设备,将蔗汁熬到一定浓度后,倒入瓦溜(漏斗形陶器)中,从上淋入黄泥浆,借助黄泥浆的吸附能力,脱色制取白糖。土白糖的出现,标志着古代广西制糖技术达到了一个新水平。从此,广西不但生产砂糖、片糖,而且能制作土白糖、其品种和质量都提高很快、糖产品国内外都有销售、远销波斯湾、地中海等地。
 
 广西在唐代种蔗制糖的昌盛、是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逐步繁荣相联系的,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人们对糖料的需要不断增加、特别是唐王朝把糖制品列入宴会、餐饮的重要食谱之一、引起了对种蔗制糖的兴趣。所以在那个时候曾两次派员到印度学习制糖法。这对发展手工业制糖和提高制糖技术水平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宋王朝统一广西后、社会经济得到了新的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比唐代前进了一步、衣业耕作技术有所提高、除了普遍种植粮食作物外、经济作物亦广泛种植、种蔗面积增加。
 
特别是学习、推广印度制糖法以后、制糖技术有了提高、品种增加,质量优异。成为“坊”、“市”《农村集市)交换的重要商品之一,出口亦颇有价值。这就刺激了农民种蔗、使甘蔗的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当时、浔江沿岸到处是一片碧绿的蔗林。梧州的蔗田“弥望成林”、藤县一带也普遍种植甘蔗,手工业作坊式制糖亦很昌盛、广西已经成为我国种蔗制糖的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