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开写传记多年前的一个案例。这个案例让我感到遗憾。客户自己的内容讲完以后,要访谈客户的老父亲。由于老人已经94岁了,出现表达障碍,而且口音重,客户发给我一小段录音,我完全听不懂。我准备的几十页的访谈大纲派不上用场,从我这个作者的立场,是省事了,但我心情落幕。因为客户的老父亲一辈子在银行工作,还写过当地城市的金融志……让我困惑的是老人的履历非常丰富,共有31段工作经历。这里面有多少故事和人生智慧啊。客户拿着我的访谈大纲,回老家,帮老父亲洗脚,一条一条地问,头一个问题就卡住了,问不下去了。客户说只有以后让其他兄弟和长辈回忆部分内容,但我估计这项工作很难完成。
以下连载的问题是开写传记对从小住在铁路边的一位客户的部分交流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增多,客户童年时代的回忆录素材越来越丰富,同时主题线自己出现了,回忆录的核心意象也找到了。
说说小时候铁路边检煤炭的故事,最早几岁开始捡煤炭?到16岁还在捡吗?在捡煤块的小伙伴中,你的个头是高还是矮?胖瘦?比别人捡得多还是捡得少?是颗粒状还是小块?是火车刚来时捡还是火车过后,随时都可以捡?捡煤时夏天/冬天穿什么衣服?天气对你的影响?用什么工具把煤拿回家?详细描述二个季节(夏天很热,冬天很冷)捡煤的全过程,包括扁担飞起的故事。陇海铁路对你的童年和少年生活有哪些影响?7、8岁刚记事时如何看待铁路,看到铁路有哪些联想?16岁离家进城又如何看待铁路?
详细描述你的出生地,出生在医院还是家里的窑洞?窑洞的外观?门是什么样的?里面面积?顶部是拱形的还是平的?厨房灶台是什么样的?睡觉是木床还是炕?等等。地面是什么样的?描述窑洞内一天的生活(从起床到晚上睡觉,完整还原一天的生活。做什么事,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声音,闻到什么味道,等等。)
16岁前,村里有多少户人家?大多从事什么职业?村里主要农作物是什么?你家有自留地吗?有多少?种植了什么植物和蔬菜?养猪养鸡鸭吗?有自家的树吗?自家的窑洞有院子吗?院子有多大面积?你们家当时有多少收入?农村的工分、分到的粮食,父亲的工资、粮票、布票、油票等等。(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