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东西,不一样的意义——创始人回忆录(54)

 开写创始人故事     |      传记作家陈骏    |      2024-08-05
今年以来,我心血来潮,突然计划重读几十部文学作品,虽然我的传记创作任务时间排的满满的。七月下旬的二周时间,我外出,忙些生活琐事。包里带了几本书,包括《了不起的盖兹比》《香水》《下沉年代》《故宫的风花雪月》《碌碌有为》等等。碎片时间,我拆解了几本书,包括菲兹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兹比》。虽然以前看过,但这次用研究作者和作品的心态再看,感觉就完全不一样。我反反复复看了十遍。一位美国书评家说,从高中时代(美国高中生必读书目)至今已经读了50遍。另一位美国作家说,这部小说至少要读几十遍以上,才能真正领悟。这部小说在美国现代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小说《了不起的盖兹比》,仅13万字,基本是一部标准电影的剧本容量,九章,讲究遣词造句,语言诗意,有深度,结构讲究,逻辑缜密,有伏笔必有揭晓,有起始必有交代。美国梦是这部小说永痕的价值所在。主人公是一个实现美国梦的精英男人,严谨自律,有道德底线,坚守情操,这些是主人公盖兹比了不起的坚实基础。
 
正如译者苏福忠在译后记中说:“在飞速发展的工业社会,捷足先登、非法占有、占地为王、掠夺资源、巧取豪夺等等弱肉强食的莽林法则,似乎就是一个人发家致富不可颠覆的规律。工业社会里太多的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一段不可告人的经历,但是一旦成功,攫取巨额资产,便会人模狗样,或是道学先生。农业社会一年一秋的劳作和等待,不再是衡量付出和收获的标准。日新月异的工业社会,付出越少,收获越多,越是成功。等待时间越短,收获数额越大,越值得称道。最好一夜暴富,一觉醒来身价百万。这些经历,盖茨比都具备,盖茨比因此而了不起。”
 
作为传记作者,或者说小说作者,现在读书和过去完全不一样。我很务实,总在考虑书中哪些东西能帮我完善一个故事,哪些东西我可以借鉴。虚构的文体中所有的写作技巧,都可以用在非虚构的传记回忆录创作中。我会选择无数个段落(描写段落、内心独白段落、场景段落、意象段落、地名人名、开头、中间、结尾……),反复研究,欣赏学习其中的一个又一个的闪光点,我自问:作者是如何构思这段文字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为什么说多一字嫌多?少一字嫌少?为什么要反复这样强调?为什么开头、中间和结尾都出现了绿色的光?绿色的光意象含义是什么?
 
这本书值得研究借鉴的写作技巧太多了,这个“?”可以一直问下去。比如,作者在书中,把大量的普通的事物,赋予了意象,如:海洋、绿色、黑色、广告牌、灰谷、月亮、尖塔、轮渡等等,这些有意而为之的意象,能让故事里的人物和读者产生微妙的共鸣,使作品更加饱满。
 
地名和地理是我的研究对象。凡小说,都会有时代背景和地理环境(如爵士时代的长岛北岸)。小说内部的地理环境可以传递和小说主题相关的东西,从岛屿的岛国性质到工业荒地——灰堆谷,从繁华的纽约大都市到西蛋的豪华别墅都是如此。这些不同的景观在不同的形态下就会讲述不同的故事。(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