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深圳寻梦——创始人回忆录(2)

 开写创始人故事     |      开写传记陈老师    |      2020-05-14
 
往前走!人生是一场未知的旅途。加油吧, 别放弃。

1995年春节过后吧,我坐了20多个小时的火车到了广州。出了广州火车站,我望了一眼广场上扛着大包小包找工作的人群,“打工”一词第一次跳进了我的脑海。我讨厌“打工”这个词,我喜欢的词是“我为自己工作”。我拐进了火车站右侧的小候车室,这是通往深圳罗湖火车站的快速火车。车上的环境和内地绿皮火车上拥挤污秽的环境完全不同。这里干净整洁,时不时飘来一阵香水味。我站在过道,站着的旅客很少。我穿着牛仔夹克、牛仔裤,手上带着600多元的英纳格手表,脚上是一双棕色高帮牛皮鞋,腰上别着摩托罗拉寻呼机。是那个年代前卫年轻人的流行服饰。人们轻声交流,有礼貌,衣着讲究,金丝眼镜、金表、大哥大、头上打着摩斯、考究的公文包休闲包,还有我听不懂的广东话。我知道这样装扮的旅客大多是前往香港的,这完全是很多港台片中的场景。

窗外,珠江三角洲的生态农业生机盎然,鱼塘、农田和香蕉林,错落有致,井然有序,和冬天北方平原一片枯黄形成鲜明对比。我静静望着窗外的绿色,我知道,我来到了一个新世界。阳光洒进车厢,温暖地拥抱了我,仿佛在对我说:“你好,深圳欢迎有闯劲的年轻人。”



梦想终归回到现实。出了罗湖火车站,我不知往哪儿走。我对深圳的印象仅限于报刊杂志上的了解。只知道来深圳找工作,具体怎么找,我不知道。我的行李只有一个行李车和一个黑色牛津包,里面装有二套西装、几件衬衣内衣、一条牛仔裤、三本厚厚的笔记本、一个袖珍收音机、一个傻瓜相机、一个索尼随身听、几盒磁带、一双黑色皮鞋、一个保温杯,还有两本书,一本大卫•奥格威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另一本是法国EURCOM传媒集团的《现代广告指南》。

我的身份证藏在高帮皮鞋鞋垫下,我知道在深圳如果证件丢了麻烦就大了。除了路费,我还有3370多元钱,分别藏在内衣、衬衣、外套和我脚下的鞋里。这是我的全部家当。

我在火车站周边溜达一圈,快速决定:晚上睡火车站,省钱。这是我从以前从报刊上了解的,没睡过火车站,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闯过深圳。早晚用候车室的开水泡方便面,方便面可以从车站斜对面的菜市场买,肯定比桶面便宜。中午吃5元一份的快餐,每份有几块红烧肉、麻婆豆腐、青菜和豆芽。

我去菜市场过马路,斑马线上有一颗买菜人掉下的绿油油的上海青,我一点也没犹豫,弯下腰,很自然捡了起来,拿在手里。这给我启发,在菜市场,买了一斤上海青,打算在候车室洗干净早晚放在泡面里。买了十几块散装方便面,4毛钱一块。买了5毛钱梅干菜。买了2个茶叶蛋,1块钱一个,打算每天吃一个。喝水不用考虑,候车室有开水,吃住问题解决了。我计划每天吃饭花费不超过10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