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是时光隧道里的散文诗——这些年我为他人代写回忆录的感悟(1)
人生故事研究院 | 传记作家陈骏 | 2025-04-21普通人的回忆录大都是散文,因为很难像小说那样从头到尾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一个个碎片化的片段,这些片段连起来组成人生经历的一个主要侧面。
记忆是一面布满水汽的镜子,每个擦拭的动作都在改变镜中人的轮廓。普通人的回忆录恰似这面朦胧的镜子,当水珠沿着镜面滑落,那些被岁月揉皱的往事便次第展开,在纸上流淌成蜿蜒的散文长河。
普鲁斯特在玛德琳蛋糕的香气中打捞整个贡布雷的晨昏,这样的瞬间在回忆录里俯拾皆是。某年梅雨季节的潮湿空气,某次摔碎青瓷碗的清脆声响,某个黄昏被夕阳染成琥珀色的窗棂,这些零散的碎片在记忆的暗室里显影,拼接成没有边框的生命图景。散文写作从不苛求事件的完整叙事,正如回忆录里那些被时间切割的片段,在情感的经纬线上自成宇宙——是主人公过往经历中的重要剪影。当一位老太太用布满皱纹的手指摩挲泛黄的老照片,她的叙述会突然拐进某条长满苔藓的小巷,或是停留在某个永远停摆的座钟前。这种漫游式的叙事节奏,恰似汪曾祺笔下那些在街巷间闲荡的文字,看似信马由缰,实则每个转角都藏着命运的伏笔。回忆录的叙事逻辑遵循着心灵的潮汐涨落,如同张爱玲的散文里那些突然插入的月白色旗袍或老式留声机,看似闲笔,却是建构记忆宫殿不可或缺的榫卯。
在小镇街道的尘土和油烟气中,在海风裹挟的咸涩里,在麦田的麦香中,普通人记忆中的地理坐标总与某种特定的气味、温度纠缠。这种感官记忆的书写方式,让人想起余光中的《记忆像铁轨一样长》,铁轨的锈味与童年的蝉鸣在文字里发酵,酿成令人微醺的乡愁。当回忆录里的时空开始流动,文字便获得了散文特有的呼吸韵律。
人生是一篇散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