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写人生故事研究院:自传回忆录中的开篇和结尾技巧

 人生故事研究院     |      传记作家陈骏    |      2024-11-14


开写传记人生故事研究院栏目,为你分享自传回忆录中怎样开篇和结尾。以盖伊·特立斯的作品《弗兰克·辛纳屈感冒了》为例。弗兰克·辛纳屈是大明星,有无数的人写过他,写他的财富、欲望、虚荣、繁华、名利,这些都是名人特质中的关键要素。那盖伊·特立斯怎么写呢?把大明星当作“人”来写,回到“人”的特质上来,这些特质是人类共有的,是所有人能够共情的。
 
结尾,特立斯写了主人公开车等红灯这样一件小事,这件事跟辛纳屈是不是明星也没多大关系。他写道:
 
弗兰克·辛纳屈停下车。红灯。行人迅速从车前走过,但像往常一样,有一个人停在那里没有过马路。那是一个20岁的女孩,站在路边的人行道上注视着他。他用左眼余光看到了她,每天这种情况都发生,他知道女孩一定在想,这个人很像弗兰克·辛纳屈,但,是他吗?
红灯还没有变绿,辛纳屈转过头,直视女孩双目,期待着他熟悉的那种反应。这种反应出现了。他笑了,女孩也笑了。辛纳屈驾车离去。
 
结尾的妙处在于,一个大明星,结束片场工作开车回家,还在意一个路人小小的情绪——她还认识我吗?竟然很期待路人的反应,得到回应又发自内心地喜悦。这样的情绪和我们普通人并没有区别。在无情的时光面前,不管你是什么人、什么身份,最后往往都是一个人面对……还有,结尾的宁静、安详,和开头的主人公出场隆重和喧嚣形成强烈的对比。
 
为什么开头和结尾要这样安排呢?
 
常规的理解,故事要形成闭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头尾照应”。开篇,主人公“心情郁郁”,“在11月份的第一个星期,离辛纳屈50岁生日还有一个月,他情绪不佳或许不足为怪……生病却足以使他苦恼,沮丧,恐慌,甚至愤怒。辛纳屈确实感冒了。”
 
结尾:“那个月余下的几天都是阳光明媚,和风吹拂。唱片的录制工作出色完成,电影圆满拍完,电视节目的阴云也已散去……还有,再有不到一周时间,就是他50岁的生日了……”
 
我们再回到开头。
 
在酒吧的黑暗角落里,弗兰克·辛纳屈,一手拿波旁酒,一手夹着烟,站在两个金发女郎中间。这两个女郎都很迷人,但已不年轻了,她们等着他上前搭讪。但他什么也没做,整个傍晚的大部分时间,他都安静地自己待着。在贝弗利山庄这家私人俱乐部里,他看起来显得更加疏离。他的目光穿过烟雾和昏暗的灯光,紧盯着酒吧另一边的大屋子,那里有许多年轻的伴侣,他们有的坐在小桌子旁互相偎依着,有的随着唱机中发出的疯狂摇滚乐狂舞。和辛纳屈旁边的四位男士一样,这两个金发女郎都知道,在辛纳屈心情郁郁的时候,主动和他说话可不是个好主意。在11月份的第一个星期,离辛纳屈50岁生日还有一个月,他情绪不佳或许不足为怪。
 
盖伊·特立斯的这篇作品,验证了一种故事理论——人生是一个闭环。我们在创作自传回忆录的时候,模仿借鉴这种写作手法,能为我们的回忆录作品增光彩。有头有尾,有始有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