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就是这样,现在他们已经没有回头之路了……就在他们启程之前,一名教会代表打电话来告诉他,他要去的地方没有大厅可以租来作为新的教堂······.但鲍勃决心已定:“我们总会找到可以用来做教堂的地方,我知道这不是什么办不到的事情。”此外,他没有再说一个字。他从桌子上拿了一张白色的餐巾纸,从口袋里掏出笔来,开始写……

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它是否真实呢?它真实与否有关系吗?我认为重要的是这个故事非常感人。它用高度戏剧化的手法讲述了舒勒和他的追求。读者从舒勒的处境中看到了自己——背负使命,孤独,面对着陌生的世界。这里留下了疑团,舒勒在餐巾纸上写了什么?这里存有悬念:他在哪里能找到教堂?
这段陈述展现了故事戏剧化,是如何成为使名人对公众产生吸引力有效的手段之一。然而,它也是很少被充分利用和看透的手段之一。很明显,这种将名人的性格特点融合到故事情节中去的手段必然能使公众对名人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但是,尽管我们知道故事中的人物具有榜样的力量,是我们行为的典范,但在故事中的人物为什么能起这种作用上,我们却很少去分析。
这就是故事的力量——我们进入故事主人公的世界,想主人公所想,急主人公所急,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共鸣……
仔细探求故事的感染力,有可能使我们找出其中关键的部分,从而帮助我们发现故事和立志成名者比较好结合方式。
大多数名人的故事都由六个要素组合而成:戏剧性情节:围绕某种矛盾冲突的三个部分:开始、发展和结局。
障碍:有必须要克服的障碍。
危机:一个使困境成为故事焦点的事件。
导师:教练、顾问、父母、提供某种指导的人。经受住考验的才干:熟练掌握某种必须使用的技能。
得到的回报,或者说高潮:公众的喝彩,拥有大批追随者,慈善工作,甚至是壮烈的死亡。
在舒勒的故事中,这几种要素显得十分突出:
戏剧性情节:为寻找一个传教场所,舒勒写在造成悬念的餐巾纸上的选择,也是一个可供选择的场所——一个汽车影院。
危机:他贫穷,毫无经验,而且教区内的居民不参加礼拜(“他的自信心开始崩溃,他已经花完了所有的钱,宜传活动也已经进行过了”)。
困境:地方牧师反对他在汽车影院中传教(一名牧师在他布道仪式开始前八天找到鲍勃,并且责骂他在一个“充满情欲的场所”布道)。
导师:诺曼·文森特·皮利医生“具有英雄气概”的支持(“鲍勃承认得到了诺顿的提携”) .
经受住考验的才干:舒勒“空前轰动的传教方式”。
结局回报:闻名全世界,以“水晶大教堂”的落成达到了他事业的顶峰。
在舒勒的故事中所含的六个要素相互交织,可以构成很多种典型的主题,或者说故事情节。有关其他名人的故事,也大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