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糖方法落后——靠谱的代写企业传记费用(13)

 企业发展史研究院     |      传记作家陈骏    |      2020-08-13
公司发展史就是公司创始人的创业史。开写传记策划为你代写企业史、企业传记和企业家传记。对于有二三十年创业历史的创一代企业家来说,一部企业家传记回忆录,可以作为品牌故事或者个人品牌故事,作为企业文化基因的学习课本,作为家族历史故事和传承家族创业精神的载体。这时,品牌不仅仅是品牌,更是一种文化。
 

1925年,广西省政府制定了《广西建设纲领》, 开始注重经济建设,农业生产有所发展,蔗糖生产亦引起了重视,但由于制糖方法落后,用牛拉木辘、石辘榨蔗取汁,大锅煮糖,甘蔗榨不干,蔗汁收回率只达60-70%, 糖的总收回率约60%, 生产1吨糖约需蔗14吨,没有压榨干净的甘蔗渣中的糖分又不懂得回收利用,所以生产成本很高。
 

同时,土制白糖方法也很落后,其法是:把用土榨(木辘或石辘)压榨出来的蔗汁,经过煮炼成不太浓的糖浆,遂将糖浆倒进陶瓷缸中,待冷却结晶成砂糖后,即把结成砂糖的糖浆倒入形似半截鸡蛋形的陶瓷糖漏内,糖漏底部穿小孔,上面铺盖经洗净湿润的稻草,经常喷些清水,保持稻草湿润,桔水(糖蜜)便从糖漏底部之孔口慢慢渗出,过三五天即可揭开稻草,上面一层便有3-4厘米厚的白砂糖,用小铲将其取出、便成为土制白砂糖,然后把剩在糖漏内的糖浆再用稻草盖上,这样周而复始、把上面结成白砂糖部分逐层取出,大约经过一个月时间,糖漏内的糖浆桔水(糖蜜)流完,便全部成为白砂糖。
 

在这个时候,菲律宾、爪哇等地已开始采用机器制糖,并大量向我国倾销白糖,故广西市场长期为进口洋糖所垄断,糖果糕点工厂和饮食行业都采用进口白糖,只有部分城市居民和农村,土糖尚有一定的销路,当时蔗糖的发展受到抑制。
 

据《上海大公报》民国36年6月17至21日刊载郑仲孚《中国糖业政策)转引《德琳格氏报告之中国内地各省砂糖产量》资料,1925年全国(除台湾外)产糖471万担,其中广西产糖24万担,占全国同期产糖量的5. 1%, 仅次于四川(300万担)、广东(90万担)、江西(36万担)居第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