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稿出来了,你自己整理的可能就是一堆文字的堆砌,很多地方可能逻辑不通,很多地方可能缺乏必要信息而让人困惑,很多地方可能信息重合,很多地方可能前后矛盾,很多地方可能有事实错误,可能整本书结构混乱,可能没有主题“任人评说”(其实是不懂归纳或或忽略),可能语言风格和主人公不匹配……
不要焦虑,这是正常现象,所以我们要修改(大作家的初稿同样一团糟)。
海明威说过:“任何一篇初稿都是臭狗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改了7次,《安娜·卡列尼娜》修改了12次。
基本的,检查章节内容划分是不是清晰明了,标题准不准确,前后连不连贯,是不是按时间线安排内容,等等。
检查基本的文法错误、标点符号和段落划分(开心传记的回忆录改稿润色客户,就有几千字一个段落,并且一个逗号到底的)。
反复通读几遍,看内容是否真实,可建立“已故亲人回忆录口述群”,看看哪些内容、段落、句子和字词,和已故亲人的个人特质、语言、经历不符,加以修改;检查时间、地点、人物姓名等事实性信息是否准确(可向亲友求证);补充遗漏的重要事件或细节;删减重复或过于琐碎、偏离主线的部分;调整语序,优化语言,使表达更准确、生动、感人。
开写传记网站给你一些具体的建议:
描述越具体,越不容易陷入陈词滥调,就是把一件事讲细致。平庸的文字大多相似,鲜活的文字却各有各的不同。其中的区别可能在于作者是否对生活有足够深入的洞察,并确定词语和意象来刻画这种感受。
威廉·津瑟在《写作法宝》中说:“好的写作的秘诀是把每一个句子都剥得很干净。有一千零一种减弱句子力度的累赘物:每一个无用的词,每一个可被简化的词,每一个已由动词表达其义的副词,每一个要让读者猜测施动者的被动结构。”
如果你不太理解以上内容,那就遵循口述者的原话,稍加整理就好,切记不要过度修饰,弄巧成拙,真实是有量的。
最后,将回忆录定稿发给提供已故亲人口述资料和照片资料的所有亲友,如果他们没有修改意见了,就可自己简单排版,设计封面(用已故亲人的高清、有代表性的照片当封面),然后在网上找数码快印的商家,印刷成书(选择平装还是精装),根据亲友数量或家族收藏需求,印几十本,或上百本就够了。在封底别忘了印上“家族内部资料,仅供家族内部流传”字样。
别急,还有几项具体工作要做。
1)整理已故亲人和家人的老照片,按时间排在各章节之中,或全部放在正文前面。
2)起好回忆录的书名,比较好的是有一个主书名,有一个副书名,比如开写传记客户案例的一个书名:《峰顶之岩——王岫岩回忆录》,“峰顶之岩”反映主人公的一生重要特质。
3)写好前言和后序,说明写作的缘由、过程和感受,及补充事项。
4)可选取亲友对已故亲人的情感寄语,放在前言之前。
5)举行一个向亲友赠书的仪式(如果有条件)。
这样,一本已故亲人的回忆录就算完成了。这一切都需要家族中有人懂点传记回忆录写作技巧才行。如果家族中没有人懂写作的,也可委托开写传记网站做这项工作。
延伸阅读:
项目服务与决策者合作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