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写传记随笔:回忆录资料一定要放在时代背景之下

 人生故事研究院     |      传记作家陈骏    |      2024-09-03
开写传记的一位客户,1951年在哈尔滨考上了东北银行职员。本来,招考要求是初中毕业,因为主人公字写得好,算盘打得好,意外被录取。从而结束了在哈尔滨饿肚子的两年小学生活(中午在学校不吃饭,不回家,也就是早晚两顿饭)。
 
2023年,已经90岁高龄的主人公,口述50年代经历的时候,大都是碎片的难以忘怀的记忆,缺乏时代背景,也讲不出背景。这种情况下,不少事件读者就会难以理解。为此,开写传记如同傅斯年“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搜集了大量历史资料,穿越历史的迷雾,大海捞针,从中发现可用的背景资料。
 
比如从东北银行发展大事记中,以下这一条就是非常有价值的线索:1951年5月7日,东北区行全体职工听取王企之行长“抗美援朝及镇压反革命”的报告。可以推断:主人公知道了这场报告,知道了“镇反”这个词。主人公曾经回忆说每周都要集体学习——周末看报纸、念报纸学习。主人公自己由于表现积极,说话好听,被推荐念报纸;周一就是各种报告会、自我批评和揭发会。这些碎片记忆就和这一条银行大事记相吻合。1951年5月7日就是周一。至于主人公是到现场听的,通过收音机听的,还是有线广播,不得而知,所以要忽略这一点。如果要证实这一点,就要延伸到新中国的广播电台发展史了。
 
之所以“镇压反革命”这一条背景,我重点提出来,是因为1951年的9月1日前后,主人公的父亲在长春以现行反革命罪被逮捕,通过火车押解到哈尔滨火车站(被戴手铐或反绑双手),然后通过汽车快速转运木兰县,从重从快被枪毙。而在几个月前,主人公每天坐火车上学,到哈尔滨火车站下车,通过广场步行到学校;放学再步行到哈尔滨火车站,坐火车回家(主人公住在二姑家,二姑夫是铁路局会计,有免费乘车证)。广场上这些“黑压压的押解人群”给主人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悲剧的戏剧性在于:几个月后,主人公的父亲就出现在这样的被武装押运的人群里……
 
这是时代之悲。
个体的命运在改天换地的时代洪流中微如尘埃。
不同的时间在这里交汇。
 
父亲被枪毙,主人公不知道。主人公的母亲在和主人公的通信中隐瞒了这一点,怕连累自己的女儿。只到3年后,主人公有了公休假,第一次回新家,才知道父亲已变成雪地里冰冷的坟茔,家人连上坟的权利都没有……
 
这一条背景线索实际上是主人公父亲的一个“标签”,连接父亲的前世今生,贯穿这本回忆录的始终。主人公的爷爷是大地主,为抗联送粮食、送子弹,因叛徒告密,被日本人活埋砍头,宁死也没有出卖抗联。土改后,当地政府的县长还专门到主人公家看主人公爷爷的照片,但爷爷并没有被评为烈士,这也影响了主人公一家人的命运。
 
主人公的父亲因此被迫从日本人的学校退学,被迫当日本人的警察局翻译,土改后,逃亡长春,投奔国民党守军郑洞国部,当了机枪连的指导员。长春解放后,按政策,主人公父亲属于起义投诚人员,既往不咎,但在肃反运动中成了牺牲品。所以,70年代,特别是在80年代初轰轰烈烈的“拨乱反正”中,主人公一直不停地上诉,诉求为父亲平反……
 
 
你看,一条简单的历史信息,连接了这么多内容。所以,我常对客户说一句话:在你面前,我就是串珍珠的人。挖掘历史背景资料,可以从报刊书籍、研究文献中寻找。
 
以下是东北银行发展史的部分资料。
 
 
1951年
 
1月9日 东北人民政府提升任子敏为东北银行总行秘书处处长。
 
13日 东北人民政府调张世昌任其他工作,丁冬放任东北银行总行副经理。
 
14日 东北银行干部处召开评模会,通过总行受奖者95人。
 

18日 东北银行下发通知,要求各基层行处大力开展私营企业存款。(这一条和主人公的回忆讲述一致,主人公拿着传单定期到私营企业宣讲
 
20日 东北人民政府公布“关于携带金银入关应办理登记手续的规定”:凡携带金银入关者,须取具居住地区以上人民政府或原服务机关的证明文件,随身携带的饰品黄金超过62. 5克、银饰超过468. 75克、银质器皿超过1250克者,也须办理登记手续;违反规定私自携带金银入关者,查出后按当地人民政府金银管理办法处理。
 
年初 东北银行放款计划开始按系统编制。从7月1日起,东北区行按季下批给省分行季度指标。
 
2月
 
10日 制订定额储蓄存款章程,拟自3月份起开办,存单分10万元、50万元、10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5种。
 
19日 东北人民政府任命王锦为银行专门学校副校长。
 
3月
 
3日 东北银行将现金管理处改为货币管理处。
 
31日 东北银行成立长期投资处,调吴伯辛任处长。
是月  东北人民政府下发关于1951年农村放款问题的指示。东北银行总行制订1951年农村放款章程并公布实行。东北银行总行制定国营农场生产放款暂行办法。
 
4月
 

1日 东北人民政府发出关于收兑东北地方流通券的布告。东北银行总行改名为中国人民银行东北区行。行长王企之,副行长申玉洁、丁冬放。为统一币制,东北币收回,人民币与东北币兑换比例为1:9. 5,两个月收完(从4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东北币从5月1日起不准在市场流通。
 
15日 东北区行将干部处改为人事处,信贷处改为放款处。
 
17日 东北区行下发《东北区行及所属分支机构工作报告暂行办法》。
 
23日 王企之行长在全行职工大会上作“把我们的思想认识提高一步”的报告。
 
24日 东北区行领导分工如下:王企之负责:计划、会计、投资管理、造币厂(生金银处);申玉洁负责:人事、秘书、检查、保险区公司、银行专门学校;丁冬放负责:货管、放款、业务处;东北发行库主任由丁冬放兼任;副主任由陈子良兼任;直属支行改为区行直属营业部,由侯立三同志兼任主任。
 
25日 东北区行首届会计会议从4月8日开始,历时18天于今日结束,会议内容包括制订联行会计制度、科目归属、汇兑章程与手续、东北区发行库等项。
 
26日 东北区行公布调整各级组织机构命令。省分行等级:二等为松江、辽东、吉林;三等为黑龙江、辽西;四等为热河。市级分行等级;二等为沈阳、旅大;三等为鞍山、抚顺;四等为本溪。
 
5月

 
7日 东北区行全体职工听取王企之行长“抗美援朝及镇压反革命”的报告。

 
11日 东北区行任命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东北区公司黎启先为辽西省分公司副经理。
 
21日 东北区行指示各分支行处,自6月1日起施行“东北区行资金调拨办法”、“东北区行发行库制度”、“中国人民银行东北区行单行联行会计制度”。
 
30日 东北区行召开全区放款工作会议,会期15天,明确1951年放款工作的方针与任务,决定开办押汇放款与抵押放款。
 
 
6月
 
4日 经政务院批准,鞍山、抚顺、本溪3个直属支行改为分行。全称为中国人民银行鞍山分行、中国人民银行抚顺分行、中国人民银行本溪分行。
 
7日 东北区行行务会决定并函知各分支行,全东北银行系统职工捐献“金融号”飞机一架,时间半年。
 
12日 申玉洁副行长及志城银行总行巩天民行长召开职工大会。作捐献“东北金融号”飞机的动员报告。东北区行下达对棉农开办棉花单一折实储蓄的指示。东北区行召集基本建设业务较多的18个地区银行机构有关人员开拨款会议,主要讨论长期投资管理工作,决定从7月1日起开始承担基本建设投资拨款并实行监督的任务。同时制订了“办理基本建设投资拨款办事细则”(草案)和“办理基本建设投资拨款暂行办法”(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