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我标榜到价值共鸣——企业家传记回忆录辅导课(5)

 个人品牌故事营销     |      传记作家陈骏    |      2025-04-11

成功的商业故事并非单纯炫耀成就,而是通过人性化叙事让受众感受到与我有关。马云多次在演讲中提及早期创业的失败经历:被肯德基拒绝、翻译社靠卖袜子维持、阿里巴巴初期融资被拒37次。这些故事中的“脆弱性”反而拉近了与普通人的距离。他总结道:“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 这种真实感让听众感受到企业家也是从普通人成长而来,而非天生“成功者”。根据福布斯调查,92%的消费者更愿意相信包含真实个人经历的品牌故事。失败经历比成功案例更能引发共鸣,因为它们展现了“人性化”的挣扎,而非“神化”的形象。

价值共鸣需要用使命感代替功利性。马斯克从不强调特斯拉的利润率,而是反复讲述“让人类成为多行星物种”的愿景。他甚至说:“如果有一天我死在火星上,那将是一种浪漫的结局。” 这种超越商业利益的宏大叙事,让受众将特斯拉与“人类未来”绑定,形成情感认同。
 
认同和信任的建立需要故事内外的一致性,包含两个关键维度:一是数据支撑:用事实强化可信度。雷军在小米发布会上常以数据佐证故事:例如展示全球手机市场份额变化图,解释“为何选择性价比赛道”。他将个人经历(金山时期错过互联网浪潮)与行业趋势结合,证明“风口论”并非空谈。二是让受众成为故事主角。Airbnb鼓励用户分享租房经历,例如“退休教师通过出租客房环游世界”“战地记者在陌生人家中找到安全感”。这些故事通过用户视角展现品牌价值,比企业自述更具说服力。
 
另外,传记作家陈骏认为:好故事需要结构设计与传播策略的双重打磨,叙事技巧要从线性陈述到沉浸式体验。一种有效的经典结构就是:冲突——转折——升华。如乔布斯的“1984”广告。1984年苹果超级碗广告中,乔布斯将IBM比作“老大哥”,塑造了“打破垄断、解放创造力”的冲突。广告以“锤子砸碎屏幕”的视觉高潮,暗示麦金塔电脑的革命性。这种“英雄之旅”式叙事,让观众主动代入“挑战者”角色。

那么,写好企业家传记回忆录故事的方法论是什么?开写传记网站认为:故事需包含三个层次:一是痛点:当前问题(如环境危机、资源枯竭);二是使命:企业存在的意义(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三是未来图景:受众可感知的美好结果(如清洁能源普及)。整本传记都可以围绕以上三个问题来安排内容。这是营造认同感的一个方法。同时,企业家讲故事需避免三大误区(规避从自嗨到共情):一是过度美化,丧失真实性。某国产手机品牌创始人曾宣称“从未借鉴任何同行设计”,却被网友扒出产品与iPhone高度相似。这种与事实背离的故事,反而引发信任危机。二是忽视受众认知,专业术语堆砌。特斯拉早期宣传“21700电池能量密度300Wh/kg”,普通消费者无感;后改为“充电15分钟,续航200公里”,订单量明显提升。三,缺乏互动设计。瑞幸咖啡通过“邀请好友免费喝”活动,让用户自发传播“薅羊毛”经历,比单纯讲述“中国星巴克”故事更有效。
 
好故事的本质是价值共鸣。企业家的成功光环只是敲门砖,真正让受众深信不疑的是故事中传递的 真实人性、共同价值观 与 可验证的行动。无论是马斯克的“火星梦”、雷军的“风口论”,本质上都在回答一个问题:你的故事是否让受众看到了自己想要的未来?正如《福布斯》所总结:“未来属于那些能用故事将听众变为信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