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家族故事提升家族凝聚力?——从艰辛创业到百年传承的密码
富过三代传承家族精神 | 传记作家陈骏 | 2025-02-08今天的开写传记专栏文章由传记作家陈骏撰稿。
财富家族都有自己专属的故事。家族故事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价值观、凝聚力和身份认同的载体——一个家族共同的荣耀和规则。世界知名财富家族如普利兹克家族(凯悦酒店集团)、洛克菲勒家族等都深谙此道。他们通过讲述祖辈的创业艰辛、家族成员的协作精神,甚至是失败的教训,将“无形财富”转化为家族成员共同的精神纽带。
1957年,杰伊·普利兹克在洛杉矶机场旁的一家咖啡馆里,随手在餐巾纸上写下“220万美元收购凯悦旅馆”的提议。这个看似随意的决定,却成为凯悦酒店集团全球扩张的起点。杰伊的父亲尼古拉斯·普利兹克更是一个了不起的人:10岁从乌克兰贫民窟逃难到美国,擦皮鞋、送报纸,自学英语和法律,最终创立家族律所,奠定百年基业。“我父亲常说,财富的积累不是靠运气,而是靠对机会的敏锐和永不放弃的韧性。” 第三代继承人托马斯在回忆时提到:“爷爷总说,我们家族的财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一张擦皮鞋的板凳开始的。”
年轻的家族后辈成员:“但我们现在住在五星级酒店里,还需要听这些老故事吗?”
托马斯:“正是因为这些故事,你才知道为什么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战场。”
这就是财富家族花很多时间请传记作家创作企业家传记或家族传记的理由。因为这是家族价值观的传递:创业故事中的坚持、冒险精神,潜移默化地塑造家族成员的使命感。通过共同的历史记忆,让成员意识到“我是谁”“我的责任是什么”。家族长辈的艰辛创业经历,往往成为凝聚力的核心源泉。这种叙事不仅是一种情感共鸣,更是对家族成员的行为约束和规范。
国内某制造业家族企业的创始人曾对子女说:“我当年每天工作18小时,睡在车间里。你们今天能坐在办公室里吹空调,是因为有人替你们扛过风雨。” 这种对比让年轻一代意识到财富的来之不易,从而更珍惜家族资源。
香港郑氏家族(新世界发展)在传承中曾因权力分配引发矛盾。创始人郑裕彤通过讲述自己早年靠金铺生意起家的故事,强调“家族团结比股权更重要”,最终推动第三代接班人郑志刚与家族成员达成共识。
美国洛克菲勒家族通过慈善基金会传递“财富属于社会”的理念;而普利兹克家族则通过设立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将家族价值观与艺术、创新深度绑定。
国内外那些长盛不衰财富家族是如何让家族创业故事成为家族治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
普利兹克家族:教育+分权治理。创业故事:尼古拉斯从擦鞋童到律所创始人,杰伊用杠杆收购打造商业帝国。传承策略:从小让子女参与商业讨论,甚至带他们全球考察市场。分权:第三代托马斯整合分散业务,砍掉冗余服务,专注核心优势。凝聚力密码:“家族成员可以各做各的生意,但必须记住共同的根。”
李锦记家族宪章与“思利及人”。1888年李锦裳因偶然发明蚝油,从珠海小作坊起家。家族宪章:规定“家族成员必须在外工作5年才能加入企业”,避免任人唯亲。价值观传递:核心口号“思利及人”(做事要考虑他人利益)成为家族会议必提内容。凝聚力密码:“制度比血缘更可靠,但价值观比制度更持久。”
国内一家食品企业创始人每年举办“创业纪念日”,要求家族成员体验一天车间劳动,并讲述当年如何靠一辆三轮车送货起家。“只有亲身感受过汗水,才能理解财富的分量。”
传记作家陈骏列举了以上几个成功的利用家族故事传递家族价值观的案例,下面再列举一些失败的案例。
梅艳芳家族信托的故事。这是一个故事讲不好,家族散得快的典型案例。梅艳芳设立信托保障母亲生活,但因未完全转移资产,母亲覃美金常年诉讼要求分割遗产,最终陷入破产危机。“信托能隔离法律风险,却隔离不了人性的贪婪。”
某食品加工家族企业创始人未明确股权分配,子女因争夺控制权内耗,最终企业倒闭。“故事里只有成功,没有失败教训,家族就学不会避坑。”
如何讲好家族故事?传记作家陈骏认为,撰写家族传记——老一辈创业传记是重中之重——不只讲成功,也讲失败;杰伊·普利兹克曾公开承认早期贷款“不合规”,警示后代“合规是底线”;某家族将一次投资失败写入宪章,注明“此错误永不可犯”。其他的如用仪式感固化记忆,如普利兹克家族每年举办“创业日”,展示祖辈的旧物(如尼古拉斯的词典);国内某家族制作“创业纪录片”,邀请成员参与拍摄;巴菲特通过家族基金会分配财富,既避税又传递慈善理念;国内企业家借鉴“家族办公室”模式,由专业团队管理财富,同时定期组织家族历史研讨会。
家族故事不是躺在档案里的旧纸堆,而是鲜活的价值观。无论是普利兹克家族的“餐巾纸精神”,还是李锦记的“思利及人”,其核心都是通过叙事让成员明白:财富会增长或消失,但凝聚力的源泉永远是对共同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责任。
“如果我们不讲述自己的故事,别人就会替我们讲述——而那个版本可能与我们毫无关系。” ——某家族第四代接班人在家族会议上的发言。
那些创业10年、20年,甚至30年以上的家族企业,掌舵人在繁忙经营企业的间歇,一定要思考:我的创业传记怎么写?何时写?这是一个急迫的问题。开始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