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历史的“悬案”——家族回忆录《峰顶之岩》节选(14)

 作品节选    |      2025-01-31

(图为回忆录主人公的爷爷和奶奶)

 
我二姑家在三棵树,上学要到哈尔滨南岗的行知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我每天要坐火车上学。因为二姑夫在铁路上班,我就有铁路家属优待证,坐火车不要钱。

“每次路过哈尔滨车站的时候,站前广场上都是黑压压一大片人,都是什么人啊!不是戴手铐就是被反绑着,我忘不了那个场面。”

在哈尔滨火车站和铁岭小学之间,有苏联人开的秋林公司和苏联人建的喇嘛台。出了哈尔滨火车站,向南眺望就能看到喇嘛台尖尖木制穹顶。喇嘛台给了无数东正教徒,来遥远的东方实现梦想的勇气。

早上坐火车从三棵树车站到哈尔滨车站,两站距离不到10公里,然后再步行2公里多路到铁岭小学;放学的时候,从学校步行到哈尔滨车站,然后坐火车到三棵树车站下车,然后步行回到二姑家。每天步行要超过5公里。

我从哈尔滨火车站到铁岭小学有二条路线:一条是沿红军街一直往南,到东大直街左拐,路过秋林公司,沿东直大街走一里多路,再右拐就到了。

我上学的时候,常从秋林公司前门进,后门出;放学时,从后门进,前门出。这样能少走一段路,对于我这样天天挨饿的人来说,是明智的选择,因为可以省时间,省体力。也有不好的,就是每次路过秋林公司的时候,“瞅着柜台里的大列巴(苏联面包)、粗细不一的烤肠,粗的有手腕粗,细的有手指粗,麦香和肉香都在馋我,我只有闻一闻的份,真是饿得够呛。” 秋林公司历史悠久,1917年迁至哈尔滨。1941年 由日本接管,更名为“秋林株式会社”。1945年 由前苏联政府接管。1953年10月移交中国经营,“中国国营秋林公司”正式成立。
 
有一天我在上学路上,在省政府附近(省政府距离铁岭小学很近),打死我三姑的原来木兰县的那个干部居然认出我了,就问我叫什么名字,在哪住啥的,我也认出他了,因为土改时他常到我家。

“你说这人对我家印象有多深,我和三姑还差一辈,土改时我还那么小,几年后在哈尔滨的马路上他还能认出我。这时,他再也没有土改时的嚣张气焰了,头发长长的、乱七八糟的,蓬头垢面,一幅落魄的样子。后来我寻思着他肯定受党纪处分了,遭罢官撤职。他不履行党的政策,破坏军民关系,公报私仇。真是恶人有恶报。”
 
另一条路是从车站往东走一曼街,再七拐八拐到学校。反正哈尔滨的街道大概都是方形的,怎么都行,走不一样的路还可以看不同的风景。有时候学校放学早,来到车站等火车还有不少时间,我就会在附近溜达。

有一次我走到一曼街的东北烈士纪念馆,我进去看。那些展览的物件下方都有标牌,标牌上有文字说明,有一个牌上就有“王桂龄”的名字。这是我爷爷的名字?!我挺惊讶的,我半信半疑,我爷爷搁这是抗日烈士?是不是重名的另外一个人呢?那时我15岁左右吧,读小学,根本没有意识到抗日烈士的荣誉和抗日烈士家属之间的关系。如果当时我回家对二姑说,让二姑或二姑夫去看看,查证一下,确认是不是,或许会改写王家的历史呢,可惜回家我也没说,这也成了“悬案”。

这个“悬案”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一辈子了,我认定这里的“王桂龄”就是我爷爷。“爷爷为了抗联遭日本人活埋、砍头,太惨了。”

“因为时间久远,现在要查证和恢复荣誉太难了。就是恢复荣誉也意义不大,只要我们后辈记住他就好了。”我说说这东北烈士纪念馆的历史,你就知道查证的难度和爷爷的名字出现在这里的意义了。

(背景资料略)
(待续)
 

 
王家历史的“悬案”——家族回忆录《峰顶之岩》节选(14)

家族回忆录案例《王岫岩回忆录》

在访谈中,老人多次说:“你瞧我这一辈子,够倒霉的!”这个观点也是老人放不下的心结之一。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这这本回忆录里——一个从山东闯关东家族的百年兴衰史。...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