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传写作源于自我纪念——开写传记辅导课(1)

 传记文学研究院     |      开写传记陈老师    |      2022-12-09

开写传记,为你创作传记回忆录。你想了解代写传记价格吗?怎么写自传,如何写好个人传记,马上联系开写传记。
 
古今中外,绝大多数的自传都不太可能百分百真实,夸饰是很多自传的通病。
 
自传写作源于自我纪念功能。作者(传主亲笔写作、口述或代写者)总是尽力维护传主自我身份的建构,美化自我形象,在自传中如何塑造自我取决于其对传主的身份预设,在自传中哪些事实会得到真实讲述,哪些需要避而不谈,哪些需要一笔带过,都与传主身份预设密不可分。

传主身份预设就是传主想让读者认为他是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形象立于读者面前。不同的身份预设会决定自传事实的取舍。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著书立说,颂扬一生亮点,虽无可厚非,但在情感的真诚度上打了折扣。
 
例如茅盾耄耋之年写作的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此时茅盾行将走至人生的终点,写作回忆录成为他暮年的精神寄托,按说此时的茅盾最有资格对其一生进行总结,而且也可以无所顾忌地向我们剖露一个真实的自我。
 
而且其在《我走过的道路·序》中也一再表达自己“务求真实”的愿望。但就事实而言,茅盾在其回忆录中并没有和盘托出,如其所说的真诚;而是关键之处颇多避讳,这与茅盾写作回忆录时的身份预设不无关系。其自传写作中的社会意识是非常强烈的,换句话说对自我身份的维护使得自传缺少了感情的真诚。
 
在名人传记回忆录当中,由于传主社会关注度高,对过往事实的过滤,特别对负面事件的避讳,常让传记回忆录颇多矛盾之处,从而让阅读者产生反感和抵触心理,并让读者质疑传主的身份构建。

在普通人的传记回忆录中,这一现象依然存在,只是普通人的传记传播范围狭窄,很多平民回忆录仅限家族成员和亲朋好友收藏,不在社会面流通,适当颂扬,大家都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