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写完了自己的回忆录草稿, 感觉不太好,你会想:怎样找人润色我的回忆录手稿?哪里有回忆录把关和优化服务?回忆录写作指导一般怎么做?等等类似的问题。不会修改就写不好回忆录。你可以找开些传记帮忙,为你把关,只需要几千元的费用就能让你的回忆录焕然一新。
在本篇节选的原始素材中,主人公讲了1985年做小生意的几件事:打稻米卖:用自行车收购未脱粒的稻米,磨成大米卖,等于收加工费和运费,赚点差价;还讲了自己贩米的奸商行为,在80年代属于“投机倒把”;还讲了自己成为万元户后,自己动手修房子;讲了自己的老婆和儿子。
这几件事都是和其他事情一样,开了头就收尾了。扩展了就会成为经商“教科书”;需要加入时代背景:如周边打米和贩米是不是很普遍?还是他一人?能盖楼房的只有你一家吗?等等。
原始材料都是主人公在“真空”中,缺乏横向和纵向的对比,让口述内容失色。
读客户的这些口述文字,我感到人生经历和个人特质是形影不离的,相互成就。无奸不商不是没有道理的。我自己就感觉现实中的主人公的“小气”“精明”。
要把这些原始口述材料变成有品质的、能经得住时间考验(他要给孙子看)的文字,没有比较可靠的作者是很难完成的。
以下是口述原文(整个是一大段):
大约在八五年的时候,我思想又转变了一些,就开始用自行车在城南和柏家那些场镇上去买谷子回来打米卖,一拖就是两百斤左右,买一百斤谷子回来打起的米和糠大约能赚到三四块钱,从山区拖回来还是很累的后来我又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大河坝收米卖给万县来的米贩子,万县来的米贩子有的是来的一个人,有的是两个人,一个人的肯定收不赢两个人的,两个人的就有一个人出去讲价,有一个人在口袋面前过称付钱,又好看管自己的米,一个人的他就无法出去讲价,只能在口袋面前等别人问起来,他才收得到,他一天收不了多少斤,后来他就想了个办法,就叫我们跟他收,每斤比市场价多给0.5分,一来二往我就想了一个主意,我在外面收的时候就收差一点的米,就比人家少拿一分吧钱,如果他要卖给我,我们就要在称称的时候少给他称半斤左右,我们又获得更多的利润,后来我们心眼又有点不正了,又想整万县那个老板了,我每卖一口袋就在口袋的下角放上一个秤砣,秤砣标准的两斤半,这样我们不费很大的力气就能赚几块钱一天,当时自己这样狡猾的行为是没有道德的。后来我家就挣到了几千上万的钱了,
我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我从小就是望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电灯以前就安上了,我又有修楼房的想法了,准备修一楼一底的砖房,在没修之前我就计划如何能最节约钱,我们就想了几个方案,一是山沙自己打,砖买三分钱一匹的,转运自己找人帮忙,小工盖瓦也找人帮忙,只请师傅这样就能节约很多的钱,最后这两间一楼一底的房屋一共用了三千八百块钱左右,
修这房子辛苦的就是我老婆,她又在带娃儿又要打沙,当时又是一个热天,我感到她是辛苦的,我们从结婚之后我老婆和我爸妈他们一直都是很和谐的,从没在家里面闹过矛盾,我感到我们一家人还是很幸福的,我的儿子也渐渐长大了,又读幼儿园了,在当时大队里面还没有办起幼儿班,只有梁中才有一个教师子弟幼儿班,我们就找关系就读的梁中这个幼儿班。
怎么样?和你回忆录初稿相比怎样?不管怎样?你都可以找开写传记帮忙,给你的回忆录改稿润色——开写传记的回忆录改稿服务有三个层次。
延伸阅读:
项目服务与决策者合作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