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2023年5月13日,开写传记陈骏在苏州金鸡湖畔客户家中访谈场景)
我作为传记作者是怎样从无到有,完成一本5万字或10万字的回忆录的?代写高龄老人回忆录有哪些困难?怎样帮助高龄老人口述遥远的童年记忆?有固定的口述模版吗?
在开写传记的回忆录案例,也是家族史案例、闯关东回忆录案例《峰顶之岩——王岫岩回忆录》中,我想完整展现从开始到定稿印刷的过程,我希望对想找人代写回忆录的人,或者准备自己写回忆录的人有参考价值。
客户和开写传记确定合作关系后,我都会要求客户先提供回忆录主人公的人生简历,一生主要经历,为什么要写回忆录?有哪些重要的事情要讲?
主人公90岁,得益于生活有规律、自律(每天做一小时回春保健操,从不间断,一天能做简单的三餐,还会卤鸡翅),表达问题不大,但记忆受限太多,但人的记忆是有选择性的,她要口述回忆录的目的就是要把祖辈和父辈众多的亲人惨死、悲惨的命运记下来,所以有限的记忆也能讲得栩栩如生。这些信息,是我到苏州后,访谈前(和老人见面前)她的女儿快告诉我的。
(图为2023年5月13日,开写传记陈骏在苏州金鸡湖畔客户家中,和主人公合影留念)
我对高龄老人回忆录客户有要求:
1)健康状况允许几天连续的交流;
2)一定要有家人陪同(负责照料和充当翻译解说。本案例中,主人公的女儿是外资银行副行长,工作很忙,我们计划用两天时间完成访谈——周六、周日,我是周五晚到达苏州);
3)儿女辈热心支持老人写回忆录,并积极提供力所能及的资料(实际上远亲近邻提供的看似不重要的信息,常常是画龙点睛之笔);
以下问题是客户我确立合作关系后,根据客户发来的零星片段(由主人公的女儿整理给我),我初步设定的问题。对我而言,是陌生的、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
这些问题并不是用来面对面交流访谈用的,而是为了设计详细的访谈大纲。这时候我变成侦探,要会想象、推理、打碎重组、要细节,我要拼接主人公的人生经历,试图从中发现回忆录的主题、主人公的个人特质;试图让自己从陌生人变成主人公知根知底的老朋友;试图理出主人公的童年时代时间线、迁徙路线图;试图找出主人公小小年纪——一个小姑娘的一个又一个人生拐点……
黑龙江省东兴县(1934—1947)/出生到13岁
1934年,农历十月初七出生于黑龙江省东兴县的一个地主家庭。
1942年,8岁开始念书,就读于长宁小学,直到小学4年级(1946年),土地改革后,家里被批斗了(信息错误,实际是全家被净身出户),不能上学了。
▶ 刚开始上学,还是伪满洲国时期,要学日语吧?
▶ 这期间,你的大愿望是什么?或者说希望长大做什么?
▶ 这期间,虽然你对社会上的事可能也不太懂,但一定对家庭的变化产生深刻的记忆,说说这方面的感受?
▶ 这四年的经历,也是你早的记忆,也是你童年时光中美好的四年吧,你还能回忆起早记忆中的那些事呢?童年时期总有些有趣的、好玩的事情,能说说这方方面的事吗?
▶ 选一件童年时代印象深刻的事情?从没有告诉别人的,意义模糊的事情。
▶ 童年记忆中,你的内心、你的眼睛可以清晰地看到那些东西?你的回忆表达了什么主题?对当时生活有什么看法?
▶ 你能记住多少童年故事?这些故事有什么意义?过去你的看法?现在的看法?你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
▶ 童年记忆中的人物有哪些个性特征?(有趣、虚弱、强壮、惹人爱、被误解、好欺负人……)
这些回忆是瞬间冒出来的,还是你使劲想出来的?
▶ 讲述你和你的家人一起吃饭的场景(人物,食物、动作,交流语言,家庭礼仪等)
王氏家族(没见面之前,我只知道主人公想讲老王家祖辈和父辈一个个亲人的悲惨命运,我还不知道主人公要讲谁)
在你的这本回忆录中,你想重点讲哪些人?
爷爷王枫龄、奶奶王冯式;
父亲(名字?)和母亲邱武容;
大弟弟王惠民、二弟王兆林;三弟和三弟媳(名字);
叔叔王五常(五常婶)、王五忠、王五达、王五典(五典婶)(出生顺序?);
大姑王雪瑞、二姑王雪瑛;
堂姑王雪梅、王雪安;
先给这些王氏家族每个成员简单画像:
如爷爷王枫龄、奶奶王冯式:爷的家族溯源、出生到去世时间、个人专长爱好、大概职业经历、经济状况、外表形象、性格特点、个人信仰、饮食偏好、个人缺陷、对子女教育在意什么、倡导的家风等。
就是爷爷是什么样人?能讲多少个关于爷爷的故事吗?
每个人都这样先概括下生平简历,再说些记忆中他们做的让你难忘的事情。
土改时代背景(1946—1948)
为了更好引导回忆王氏家族祖上拥有土地的历史和土改历史,我搜集了一些历史资料(这方面资料很多):
1927年1月7日,黑龙江省长公署批准,于木兰县所属东兴镇设置东兴设治局。所辖“区域面积,南北长约120里,东西宽200里”,共有人口3万余人,已垦熟地5万余垧(1垧约等于15亩)。隶属绥兰道。1929年2月,裁撤道区后,由黑龙江省直辖。
东北沦陷后,按伪民政部训令,1933年10月1日,将东兴设治局改为东兴县。隶属滨江省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划归松江省管辖。1947年11月7日,经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准,撤销东兴县,并入木兰县。
1937年,牡丹江耕地价格:每垧20至30元伪币。
▶ 父亲的100多亩土地(数字错误,实际是几个爷共有200多垧地——合现在3000多亩)是怎么来的?爷爷这一辈拥有土地情况。
▶ 是完全租给农民耕种,收取地租,还是雇工自己耕种?100多亩土地种植哪些粮食作物?收成情况怎样?
▶ 属于东兰县那个村(现在属于哪个村)?
哈尔滨(1947—1951)/13岁到17岁
1947年,13岁,姑姑把我接到哈尔滨生活。
班主任老师和姑姑说我写字学习好,隔了一年左右(1947),姑姑把我接到哈尔滨,又过了一两年(1949),才继续念书。
1949年,15岁,行知师范教育小学,后改为铁岭小学,因条件困难无法继续学业。
爷爷因为我写字学习都好,特别喜欢我,所以学校要家里给钱的时候,爷爷都很痛快,别人是没有的。学校是行知师范教育小学,这个学校后来改成了铁岭小学,我的孙子后来也在这个学校就读。
我在这个学校念书成绩很好,老师要给我保送到行知师范,但是因为家庭条件困难,连饭都吃不饱,没有条件和能力供我念书了。
▶ 爷爷是住在东兰县还是哈尔滨?
▶ 详细回忆这一时期,爷爷、父亲、叔叔和二个姑姑在土改中的命运变迁。
以上这些问题我是困惑的,迫切想知道答案。如果把“高龄老人口述访谈模版之童年记忆”看作一张头像素描的话,以上问题就是一张白纸上几根粗糙的头部轮廓线条。
每位客户的各方面情况不一样,千人千面,导致访谈前的准备工作也不一样。
不管怎样,客户要尽可能的提供更多的资料,资料多少和作品品质正相关。
如果你想写或真在写回忆录,怎样挖掘童年记忆,欢迎和我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