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剪报簿里的九十年代企业家——创始人回忆录(18)

 开写创始人故事     |      传记作家陈骏    |      2020-06-07

1994年,广州乐百氏的何伯权买下马俊仁的“马家军秘方”,“生命核能口服液”横空出世。在北方,沈阳飞龙保健品公司的姜伟,用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方法,以广告轰炸砸开“飞龙延生护宝液”市场。姜伟的经营战略是广告密集轰炸,砸开市场,赚到的钱再全部投入广告,如此循环。
 
这一年,我所在的广告公司接了不少飞龙的广告业务,拉广告条幅,贴海报,举办产品介绍会和义诊活动,撰写广告软文等等。此后的多少年,我搜集了不少媒体上关于姜伟的报道。高峰时期,发展速度在行业名列前茅。 
 
五、六年前吧,姜伟又出现在媒体上,好像是一家杂志,是一个长篇专访特稿。我看到后,毫不犹豫把这篇文章剪了下来,除了对90年代时代浪潮儿的敬佩意外,还有研究他的意思。文章回忆昔日辉煌,主要介绍他十年磨一剑的新产品——一种壮阳,类似伟哥的产品。从文章可以看出,他想借此东山再起,重现90年代的辉煌。姜伟还是那个姜伟,但市场已不是那个市场了。不出所料,光环不再,很快没了下文,坠落茫茫凡尘。开始一飞冲天,然后飞龙折翅。
 
在国内广告满嘴忽悠,肆无忌惮,“只有想不到,没什么不敢说”的同时,外资企业的广告开始密集登录媒体。90年代是媒体的黄金十年,同样是时代的宠儿。我至今印象深刻的是,高露洁牙膏的报纸广告,二分之一版,背景是地球,高露洁长了一对翅膀,绕地球飞行。主广告语:“高露洁从美国来到中国!”霸气,气场自定。放在现在,就是超市里眼花缭乱的快消品而已,但那时不一样,人们对外资品牌产品有天然的崇拜心理。日本品牌产品的广告就更多了,大都集中在汽车和家用电器领域。日本深诣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从一则汽车广告上就能体现出来,就是那句有名的“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松下、索尼、东芝和三洋的家电广告悉数登场。外资企业的广告高大上,品牌形象至上,而国内品牌简单粗暴,激情疯狂,无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