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浪潮中的企业家传记怎么写——创始人回忆录(17)

 开写创始人故事     |      传记作家陈骏    |      2020-06-06

如果一位企业传记或者企业家传记作者,不了解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企业发展史,就难以理解创一代企业家的心路历程,因为缺乏时代背景的支撑,换句话说,近距离触摸时代背景的脉搏,是如何写好企业传记的必备功课。
 
80年代前后,安徽凤阳小岗村,打破“大锅饭”,开始包产到户了。杭州鲁冠球开始办万向节厂。法国时装品牌“皮尔▪卡丹”登陆中国。安徽的一个文盲年广九创办了“傻子瓜子”。浙江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成了企业改革“高大全”的偶像。《半月谈》杂志上刊登了四川刘氏四兄弟大学生志在农村,放弃铁饭碗,回农村养鸡致富的故事,希望集团的前身就诞生于此。同样是四川人牟其中因为“投机倒把”罪坐牢了。
 
80年代后期,“下海”、“倒爷”成了流行词,消费崇拜,物质至上。中国人特有的见面问候语:“你吃饭了吗?”已变成了“你下海了吗?”好像人人都在做生意,人人都是“倒爷”。青岛的张瑞敏开始砸冰箱。在中科所上班的柳传志下海经商准备搞个人电脑。李经纬创办了健力宝。TCL创始人李东生在惠州开工厂。军医大学赵新先教授带着“三九胃泰”配方在深圳开始梦想新传奇。
 
地方报纸上的人物专访有一部分是当地的明星厂长。而以上这些全国性的创业新秀都是我通过《中国经营报》等报刊杂志上了解的。
 
在中国企业史上,河北石家庄造纸厂厂长马胜利,因承包工厂当年盈利,成为“一包就灵”——“企业承包一人。”在东莞,怀汉新创办了如日东升般“太阳神口服液”。在杭州,人到中年的宗庆后,创办了“娃哈哈口服液”。在深圳,患有糖尿病,同样人到中年的任正非注册了华为公司。北大教授王选在北京中关村创办了方正集团。“体操王子”创立“李宁牌”运动鞋服。1998年,史玉柱在深圳通过卖“汉卡”软件赚了人生一桶金。同年在珠海成立“巨人公司”。1991年,四川人牟其中用国内积压的罐头换回4架苏联的飞机。“罐头换飞机”让牟其中一战成名,轰动全国。
 
1988年,开始评选“全国优秀企业家”活动。彼得·德鲁克称,“企业家是那些视变革为机遇,并努力开拓的人”。
 
大约在2001年,我在厦门的光合作用书店买过一本彼得·德鲁克的著作《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在书中,他将企业家的创新精神看作企业基业长青的基因和基石,并讲述了如何将创新精神深入到企业的日常经营中。
 
现在,2020年,有资料显示,大约有300万创一代企业家已到退休年龄,面临奋斗一生的家族企业如何传承、如何交接班的问题,老一辈企业家的开拓创新精神如何传承?是摆在创一代企业家面前的一道难题。代写企业传记、家族传记,找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