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代写传记的作者中我是懂品牌的——创始人回忆录(7)

 开写创始人故事     |      开写传记陈老师    |      2020-05-25


在闽南,工作稳定后,我订阅不少报刊杂志,我有摘抄做剪报的习惯,至今我还保留一本20年前的A3剪报本。《国际广告》月刊12元后来涨到15元,《中国经营报》1.5元每份,《销售与市场》月刊7.5元,这三份在我来南方前已经看了好几年。《经济观察报》和《21世纪经济导报》刚创刊就订阅了,2元一份。《中国广告》月刊大概10元或12元,还有二份企业家杂志。政经杂志《南风窗》是断断续续买来看的,我喜欢财经作家吴晓波的专栏文章,有他的文章就买。《商界》杂志月刊7.5元吧,这份杂志我看了十几年。《深圳青年》和《黄金时代》这样的大众报刊就便宜多了,有我喜欢的人物励志故事和创意新思维才会买。


 
购买专业书籍就更多了,广告营销类、新闻写作类、媒体策划经营类、文化创意产业类、动漫画教材类、电脑软件类、网络营销类,前后十多年时间,估计花费要高于二万元。我记得有一次去成都出差,在天府书城,一次就买了20多本书,花了500多元。有一次去北京出差,在央视大楼的一楼大堂中间,有个专业书店,全是广告营销传媒方面的,花了近千元买书。北京的徐志明开了一间广告人书店,在广告圈人人皆知,从他那儿,也买过几十本书。在厦门的光合作用书房买过不少书。在广州书城、深圳书城和重庆书城都买过书。网络兴起,我就转向当当网和卓越网书店了。虽然经过多次搬家,多次清理,今天,我仍然保留着不少20年前买的书。



我看书有三个特点:一是把厚的书看薄,把很牛的书看到不牛为止,换句话说,就是做笔记,核心观点和精华论述摘抄,这样,一本书很快就被我“干掉了”。二是我会把讲述同一个问题的书,摆在一起,这样,一个问题我有了好几位老师,互相解释印证,很快就能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观点。第三,我会从一本书里提到的参考书名找到另一本书,以此类推,这样找书看书,很容易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切经历都是财富。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留的。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现在,我是一名回忆录作家,或者说是非虚构作家,但同时在创作以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长篇小说。我长期在企业的企划部门工作,掌握比较多的品牌理论,有一定的品牌塑造实践经历,我的业务口号是:家族精神传承,开写传记塑造——不管是普通老人的回忆录,还是创一代企业家的创业精神传承,所以,在代写传记的作者当中,我是比较懂得个人品牌塑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