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的下半辈子——老人回忆录范文《峰顶之岩》节选(34)

 作品节选    |      2025-07-06



(图为回忆录《峰顶之岩》主人公和丈夫金婚纪念照片)

在自传和回忆录中,怎样回忆讲述恋爱对象和终生伴侣的人生经历?怎样写情感回忆录?我想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开写传记的众多回忆录案例中,有的伴侣故事能占到近1/3,几乎和主人公的内容相当,如《房车之后》;有的能占1/5,基本是配角,如《苦难与辉煌——谢金华回忆录》。占比多少取决于回忆录主人公的态度、整本书的主题立意,当然也和主人公的年龄、记忆和情感深浅相关。

回忆录《峰顶之岩——王岫岩回忆录》的主人公在面对我口述资料的时候,已经90高龄,这本回忆录主要讲述王家众多亲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悲惨遭遇,丈夫的人生经历不是重点,在回忆录中用了几个小节5000字的篇幅,这是王岫岩老人关于老头(丈夫)的全部记忆。

他从令人尊敬的篮球、冰球教练,一夜之间成为“反动学术权威”,从人到“鬼”。在那种非人环境中,他真的想成鬼了。在无情的折磨羞辱面前,他感到绝望,就产生自杀的念头。一想到自己可能面临的结局,他不寒而栗。头脑简单,转不过弯来,四肢发达的他,选择死亡,他想一死了之。

有一天夜里,他趁看守不注意,从被关押的房间里跑出来了,想到铁路上卧轨自杀。单位发现他跑了,马上组织很多人抓他,在桦林火车站他被发现,抓回去继续反省,“天老爷啊,想死都死不成。”

文革结束后,他调到桦林橡胶厂工作,继续做体育工作。那时的工厂都是国营的,规模大,动不动就几千人,就是个小社会,厂里什么单位都有,小学、幼儿园、工会、妇联、派出所等等一应俱全。
1987年,我老头退休后,60岁了当个体户,卖运动服,也算是“专业对口,发挥余热”。

“我老头心脏不好,我们共同生活了50年,走过55个春秋,走过了金婚。”

到了老年我们还手拉手散步。小悦补充说:“他俩配合也挺好,我爸挺爱吃的,后几年身体不好的时候,但还能想起来要吃啥,他就点菜,然后我妈就能给做出来,俩人配合特别好,一个能点,一个能做。”

2016年,他89岁过世。

他去世前几年,小女曹悦在牡丹江买了套电梯房,给我们老两口单独住,方便我们上下楼。我老头去世后,大勇把我接到哈尔滨,住他家,大勇家住在远大城市绿洲,是个比较好的小区。
 
曹文镇有三个妹妹,大妹走得早,二妹、老妹和我关系都很好。以前,大妹家在沈阳,二妹家在哈尔滨,老妹家和我家在牡丹江。我的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都在牡丹江,平常亲戚往来就是这些。
我们几个老太太经常聚在一起,我们几家也是经常聚在一起,每家都有拿手菜,我的拿手菜是红烧肉。有一次,老妹夫有病住院了,我准备去医院看看他,我寻思他爱吃我做的红烧肉,于是我做好一盘红烧肉就去医院了。

老妹转述医生的话:“不能吃这个,不能吃那个,红烧肉太油腻。”
我说:“那红烧肉咋办?”
结果老妹父说:“别管我,我非吃不可。”

 
 延伸阅读:
 

家族回忆录案例《王岫岩回忆录》

访谈前传主要了解什么?——《王氏家族回忆录》幕后故事(1)

小说化自传怎样开场?——《王氏家族回忆录》幕后故事(2)

给父亲平反的申诉信——代写回忆录《峰顶之岩》幕后故事(4)

尽可能让自己接近现场——代写家族回忆录《人生使命》幕后故事(1)

回忆录中80年代的申诉书信件——家族传记《峰顶之岩》幕后故事(3)

老头的下半辈子——老人回忆录范文《峰顶之岩》节选(34)

家族回忆录案例《王岫岩回忆录》

在访谈中,老人多次说:“你瞧我这一辈子,够倒霉的!”这个观点也是老人放不下的心结之一。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这这本回忆录里——一个从山东闯关东家族的百年兴衰史。...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