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代写企业传记作家、回忆录作家——创始人回忆录(13)

 开写创始人故事     |      传记作家陈骏    |      2020-06-01
那几年,我宅在家里看书反思。有一天,我突然被脑海里冒出来的一个问题吸引住了:如果我把过去写短文案的一点优势变成长文案,变成一本书,那会怎样?如果不设限制地往下想,令人兴奋。这也是台湾文案天后李欣颖的思维习惯。我如何给自己重新定位?

回顾人生过往,好像一切都是为了今天的新定位。
DM杂志梦破灭了。
动漫垂直门户网站成功了。
接下来,倾注心血的两个电子商务商城失败了。
接下来,我要折腾什么?
定位成为一个作家,会发生什么?
我是回忆录作家、企业传记作家,想写就写,不想写就不写,符合我的性格。挣个三瓜两枣,想着可行。
 
任何故事、文学作品都起源于“如果……那么……”这一本质问题。

如果一个学校的孩子,人人都会魔术,那么,会发生什么?《哈利·波特》横空出世了。

如果一个小男孩突然收到星外文明的奇怪的求救信号,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是《星球大战》的故事。

于是,我疯狂买书,研究西方的创意写作和罗伯特•麦基的《故事》理论。西方创意写作的核心观点是:作家是可以培养的,作家人人可为。这和中国高校中文系教授坚持的——中文系不培养作家形成鲜明对比。英语中作家有二个含义:一个是正在创作的人,不管其职业身份和背景是什么。另一种是职业和身份,以写作为业的人。

其实,我们大多数平凡的人都有写作的梦想,但出于对自己的不自信,对作家的神秘感或认为高不可攀,只能把梦想藏在心底,淡淡地遗忘。一个更实际的原因是,我们的中小学和大学几乎没有实用有价值的写作课。大多数人并不想当文学作家,只是希望能把要表达的事情和观点说得清楚,让人看得明白就好。前几年,清华大学开设写作与沟通通用课程,竟然成了新闻,想来让人感慨。

在粉丝部落经济如火如荼的今天,在五十而知天命的年龄,我用六七年时间笨拙地研究故事和创意写作。为了爱好,为了好奇心,还有,为了年轻时目空一切、狂妄、甚至有点虚幻的广告梦。 当我清楚知道生命是有终点的时候,我会用宝贵的时间,抛开所有的限制,想尽方法奔跑和飞翔,利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最大的无限。过去的知识积累持续发酵,就像窑藏几十年的酱香茅台酒一样。我的首部规划18万字的以汉代合浦海上丝绸之路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已完成了1/3,我期待早日正式出版。

广告是讲故事,品牌是讲故事,新闻是讲故事,电影是讲故事,动漫是讲故事,访谈是讲故事,传播是讲故事,营销是讲故事,人生就是一个故事。个人软实力或者说个人品牌的标志之一就是要有专属自己的故事。名人和普通人的差别之一就是,名人有故事,普通人只有名字。

你是谁?你想要什么?为什么想要?你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得到你想要的东西?什么阻碍了你?后果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