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个人自传时想到的——创始人回忆录(33)

 开写创始人故事     |      开写传记陈老师    |      2020-08-17

2001年夏天,我在厦门电脑城购买了昂贵的苹果电脑后,一直琢磨除了广告策划、平面设计,上网还能干什么?
 

360的周鸿伟创办了3721电话黄页,他们的业务员常常不请自到推销黄页:一个网页刊登公司简介、业务范围、地址和电话,好像还可以加个小图,收费1680元。那几年,我一门心思想创办自己的DM广告杂志,DM是个烧钱的活,烧钱还不一定能盈利。我的投资人撤资后,我陷入苦闷之中。我尝试建立网络电子名片,就是线下名片店和线上结合的方式,研究几个月后放弃。


 

2003年,我认识了一位从联想出来的软件工程师,很快我们成了朋友,向我建议:“既然你现在做美术培训,不如做一个招生网站,投资少,见效快。”就这样,经过几次改版,从单纯的高考美术招生网站,到漫画培训网站,再到动慢教育门户网站,成就了我的网络媒体梦。这也算是PC互联网时代,我的人生成就高峰。
 

我一直在反思过去。这些零零碎碎的回忆片段,说明我一个普通人努力为过去追寻纯粹的意义。这个意义也是我现在何处的理由。人类的终极命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时常萦绕脑际。
 

后来,移动互联网爆发时,机会又来找我了,一次次蹲在我身边,它轻轻地推我,我不醒,依旧鼾声如雷,我并没有一跃而起去抓就会,我仍然沉浸在PC互联网的好时光里。机会在旁边等得不耐烦了,转身找别人了。它是机会,怕谁啊?“失之交臂”这句话不错,如果错误地理解一下更好。“失之交臂”,就是擦肩而过的过程中,你失去了一只手臂。
 

等到我醒了,想迎接机会的时候,机会已经不认识我了。普天下那么多人,怎么可能非来找你,有时候你也找到了,而且还迎上去了,但你却总是晚了一步,慢了半拍。像捉蚂蚱,怎么拍也拍不到。
 

东方信命的人说: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西方存在主义哲学:一切都是选择。
 

命肯定是一天天出现的,一天天固定下来的,每一天都由人们自己过。所以,选择肯定大于命。我最不反对的是:信命的人总是在事后才把某种命制定给某个人。
 

西方人说选择,其实就是一种判断。判断需要比较,需要智慧,可是智商高的人往往在人生的路上做出错误的决定。碰到这种情况,信命的人又说:选择也是命,每一项都是命。
 

世界上到处都成了命,那命就立于不败之地了。这个狡辩的口袋不知吞了多少人的青春,吞了多少人的梦想。不信命,信选择也很难。一个人只要到了一定年龄,经历了风雨,有了一定历史后,他其实已经不能再随意判断了,前面的每一次选择,都成了后面选择的参照和依据。
 

现在,我的选择是什么?我的机会是什么?开写传记策划来了。开写传记为企业家代写传记,为退休老人代写个人回忆录,为全国劳动模范代写劳模回忆录。开写传记,人生无悔。

一个人的犹豫其实就是生命“内存”的犹豫!
 

有了历史之后,有时你得继续夸张你自己,时时得消灭自己,这容易吗?用命来解释一切当然简单,事情一过,你就一口咬定:这是命!谁能驳倒这种马后炮?
 

我想,一个人的心里必须明白:选择的正确无误,取决于所有的内存和判断!耐克运动鞋有一句经典广告语:Just do it(想做就做,尽管去做),几乎完美地诠释这一时刻。2000多年前,陈胜吴广起义,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是普通人不信命的使命宣言。
 

失去了机会,等于你失去了一只手臂。要想再次抓住机会,就得“断臂再生”,有点拗口,有点矛盾,对吧。生活、工作和事业,理想与现实,信命和不信命,往往就是这么混沌和矛盾地交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