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写传记故事二:回忆过往有人粉饰,有人回避,有人忏悔

 人生故事研究院     |      传记作家陈骏    |      2024-06-13
开写传记的几位客户,人生的重要节点都绕不开“文革”,有大地主、基层干部、有农民、有银行职员、有名气的体育教练……即使小心翼翼,仍有几位客户遭到了不公正对待,被关押,被贬回家务农……他们大多采取了明哲保身的立场,顺从自保,虽有疑惑也不敢流露,怕连累一家老小。他们都是受害者。有一位选择多次自杀,但没有成功……在那时的话语空间里大都选择了沉默。我和他们面对面访谈的时候,口述这段历史往往轻描淡写,有深刻反思者甚少。
 
开写传记在书写客户这段历史的时候,往往要搜集资料,和客户的讲述相对应,以反映客户面临的困境。然而文革时期的资料风格雷同——改革开放前的文学作品和新闻资料在当时的语境下,有惊人的雷同——主题雷同、情节雷同、人物雷同。
 
开写传记举几个例子,说明现在回头看,人们是怎样选择性遗忘,又是如何回避以求自保的,又是如何忏悔自我剖析的,普通人如此,有名气的人同样如此。
 
(开写传记客户的回忆录片段)1957年秋中时节,我到新乡市凤凰山下潞王陵石灰厂采购石灰。潞王陵墓主人为朱翊鏐,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中午圆满完成石灰采购任务后,已经到了吃饭时间。炊事员从橱窗递过来一碗白菜汤,我一看,碗里漂着一层小迷虫,不要说喝下去,连看着都恶心。怎么办?我不敢倒掉,或者不敢对炊事员说给我重新装一碗。从1957年7月全国全面开展反右斗争开始,告密揭发文化盛行,草木皆兵,国家职工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与右派挂钩。我当时想,如果不把这碗白菜汤喝下去,有人揭发我或者有人向新郑县生产资料公司写信,说我对社会主义新中国不满,或者对新生活不满,那右派帽子可是掌握在各级政府的领导的手里,可不能大意失荆州啊,于是闭住眼睛把那碗漂了一层迷虫的白菜汤喝了下去。慎言慎行,夹着尾巴做人也是一种生存策略。
 
巴金先生在《十年一梦》中回忆了自己在“文革”中的“忏悔史”:我是在官僚地主的家庭里长大的,受到旧社会、旧家庭各式各样的教育,接触了那么多的旧社会、旧家庭的人,因此我很有可能用封建地主的眼光去看人看事。越想越觉得自己有罪。说我是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我承认;说我写《激流》是在为地主阶级树碑立传,我也承认;1970年我们在农村“三秋”劳动,我给揪到田头,同其他地主一起挨斗,我也低头认罪;我想我一直到23岁都是靠老家养活,吃饭的钱都是农民的血汗,挨批挨斗有什么不可以!……(19)66年9月以后在“造反派”的“引导”和威胁之下(或者说用鞭子引导之下),我完全用别人的脑子思考,别人大吼一声“打倒巴金”!我也高举右手响应,这个举动我现在回想起来,觉得不大好理解,但当时我并不是做假,我真心表示自己愿意让人彻底打倒,以便从头做起,重新做人。
 
历史就是一种解释。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有人粉饰,有人遗忘,有人回避,有人忏悔……只有勇于自剖,灾难、困境才能转化为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