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闯关东家族回忆录《峰顶之岩——王岫岩回忆录》)
在开写人物传记网站的业务模块上,虽然开写传记陈骏身在广西北海,但客户分布在全国和海外,有广州的客户,有深圳的,有杭州的,有宁波的,有苏州的,有兰州的……有高净值人士回忆录撰写服务;有人生精华故事访谈写作服务;也有海外华人经历回忆录定制。众多客户案例中,有走西口家族的百年变迁史;有创关东家族的百年荣辱兴衰;有抗战时期,名门望族逃往上海租界,后又分几路,逃往重庆大后方团聚,后又在上海解放前一天,乘坐“台糖”(台湾糖业公司)最后一班轮船离开外滩前往台湾的故事……开写传记,留住记忆。
本篇节选来源于创关东家族传记《封顶之岩——王岫岩回忆录》。
(195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各地开始对从事反革命破坏活动的各类反革命分子严加清查。这部分时代背景资料综述略。)
“我爸……”
个体的悲欢离合在大时代的夹缝中微如尘埃。渺小的个体是无法和时代洪流抗衡的。
“1950年代初期,三大运动——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我们王家就摊上了二个。”时代风云中的一粒灰,落在一个个体头上都是一座大山。
邓士富1948年,被分配到新7军,担任60师师长、61师师长等职务。1948年3月,东北人民解放军包围长春后,在围而不攻的数个月时间里,长春城内的国民党守军逐渐丧失斗志。在曾泽生的穿针引线下,邓士富也和东北解放军取得联系,率领61师全体将士,向解放军投诚。
作为促成长春解放的大功臣,邓士富本该在建国后继续得到重用,也许会得到个开国少将军衔;但厌倦战争、淡泊名利的他,主动邀请返乡,做一个普通的农民。回到家乡的邓士富,担任起村长的职务,领导村民进行新中国的建设。可是邓士富的国民党将领身份,终究是伏笔。镇反运动期间,邓士富被捕入狱;建国三年后的1952年,邓士富被判反革命罪名,并处以死刑。遭到如此错误的对待,实在是让人可惜。1983年,邓士富沉冤昭雪,恢复了名誉,脱掉“反革命分子”,成为有功革命的起义将领。
我探亲结束,从木兰县西北河村回单位后,主动向张简行长汇报了我爸的事情。我寻思着如果我隐瞒不报,心里不踏实。
我忐忑不安,推开了张简行长办公室的门。
“岫岩回来了。”
“张行长,我有事情向你汇报。”
“什么事?说吧。”
“前年9月,我父亲被枪……枪毙了……”
“哦。”
“我妈不告诉我,回家才知道。”
“哦。”
“我寻思,不能隐瞒,必须向您汇报。”
“哦,知道了,回去工作吧。”
张简行长似乎洞察了一切,似乎早就知道,他什么都不说,也不表态。后来我想,以行长的政治觉悟,他能说什么呢,沉默也许是对我的保护。
“我父亲被打成历史反革命被镇压这事,就行长和一些高层管理人员知道,我们科知道的人很少,我们银行有100多人。”
在那个年代,凡是“有问题”者,其家人也必然是“另类”。决定一个年轻人命运的是“出身”。上学、入伍、招工、入团、入党、提干,特别是个人履历表“家庭成分”一栏,是所有出身不好者的噩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