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李洋作品——开写传记老照片(80)

 老照片回忆录     |      传记作家陈骏    |      2021-03-25


开写传记创始人陈骏拍摄的老照片。


开写传记创始人拍摄的老照片。



开写传记为你代笔画家自传回忆录、企业发展史和企业家传记。具体服务项目有:厦门品牌传记、泉州企业家回忆录、福建餐饮创始人自传回忆录。

中国油画·工笔重彩·水墨肖像艺术展


李洋艺术简历:


北京人,1958年出生。1981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85年毕业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人物画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画院特聘画家。

作品参加首届中国画展,第八届全国美展,百年中国画展等重要展览。


艺术感言:


肖像画在中国古代称“写真”或“造像”。在没有摄影技术的古代,绘画的写真或造像就成为纪录历史和记录人物的重要手段,我们今天从绘画看到历史推演到前几百年,甚至一两千年的空间故事和人物,肖像画便是基本手法之一。唐朝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像》记录了汉昭帝刘弗陵至隋炀帝杨广共十三个皇帝的肖像,从中今天的人们研究人物形象和当时的服饰及生活用具,绘画就成为纪录历史的手段,同时“肖像画”成为绘画的基本表达形式。


今天的“形象对话”展览从另一个角度推动水墨肖像画的创作、通过油画、工笔和水墨的对比,试图进行中西两个大的艺术手段的比较,促使水墨人物画家将水墨肖像作为艺术载体拿出来做一个研究。

传统人物画重在传神写照,有“以神写形”之说,这正符合中国画对写意精神的追逐。所以,中国画画家强调感受。强调有选择的观察方法,面对对象画家需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感受力;传统的人物画从没有将如实地描写对象作为审美要求,而是强调画家对物象的感受,对对象的造型把握。

在强化感受的同时,不被客观形态拘泥,造型上获得自由。“写意”即是胸中之意,写心,写性是画家心性的反映,是画家心灵的真实,排斥客观的描写和自然的模仿。中国画的肖像画从传统文脉上传承下来,强调写意性和意象性是其精神层面的追求。

早在一千多年前,古人就提出“以神写形”、反对“不求形似”,而“聊写胸中逸气”的艺术主张,肖像画不能是客观对象的简单再现,画家在传达感受的同时,一定要进行艺术的处理,才能产生艺术的味道,此外,在以前的美术学院里,写生具有作为学习和掌握中国画技巧的基本功训练的手段,这就产生了中国画人物写生与创作之间的距离,因此,将肖像画作为中国画创作的一部分出现,一定会对中国画的发展有推动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