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企业创始人宣传片解说词?——位传记作家的经验之谈

 微电影微视频剧本创作     |      红杉树人物传记工作室编辑部    |      2025-07-31

 

我是开写传记创始人陈骏。作为一位为数十位企业家撰写过传记和品牌宣传材料(商业演讲稿、创始人小传、品牌故事等)的传记作家,我深知一支打动人心的企业创始人宣传片解说词的分量。这不是简单的赞美堆砌,而是一次对企家家创业旅程业的深度挖掘,一次对创始人精神的精准捕捉。今天,我想与你分享这些年来我在这个领域的观察、思考和实践经验。


企业创始人宣传片解说词的本质与价值

在商业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企业创始人宣传片已成为展示企业形象、传递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而解说词,则是这部宣传片的灵魂所在。它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情感的纽带,连接着创始人、企业与受众之间的心灵共鸣。

优秀的创始人宣传片解说词应当具备三个维度的价值:


1)真实地反映创始人的创业历程与人格特质,生动地展现企业的核心价值与文化底蕴,深刻地触动目标受众的情感与认知。

2)它不是简单的生平罗列,而是一次精神的对话。

3)不是表面的成就展示,而是一次价值观的传递。我常对客户说:"一支好的创始人宣传片,应该让不了解你的人通过几分钟认识真实的你,共鸣你的创业旅程。让了解你的人在这几分钟里重新发现你。"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解说词的功力。

企业创始人宣传片解说词的常见痛点分析

在多年的从业经历中,我见证了太多失败的、平庸的创始人宣传片解说词。它们的问题往往惊人地相似,我把这些痛点归纳为以下几类:

痛点一:过度包装,失真失实

这是普遍也是致命的问题。许多解说词为了追求所谓的"高大上",堆砌大量华丽的辞藻和空洞的概念,官腔用语和行业生硬词汇充斥其间,将创始人塑造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完人"。我曾见过一份解说词,将一位白手起家的企业家描述为"天生就具有不凡的商业嗅觉和领导气质",完全忽略了其早期创业时的迷茫与挣扎。这样的描述不仅不真实,反而会让观众产生距离感和不信任感。过度包装的背后,往往是对创始人真实价值的认知不足。当我们无法准确把握一个人真正的闪光点时,就只能用浮夸的语言来掩饰这种认知的空白。

最近,开写传记的一个演讲稿案例,就说明了这一点,这是一个知名的地方中职学校校长的一个演讲稿,我接手时,内部团队已经改到第七稿——基本是荣誉和成绩的罗列,都是光环。和我对接的老师表示:“为什么找你这个传记作者写?我们跳不出来了。你写了那么多的企业传记,一定懂得人物如何塑造。”我的任务就是在原有光环的基础上,加入主人公的态度、作为普通人的内心情感、战略眼光、教育情怀、经营管理智慧……

痛点二:同质化严重,缺乏个性

"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这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话在许多创始人宣传片中频频出现。我的记忆里,这句话起初出现在80年代乡镇企业的大门口。我曾参与过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将五家不同行业企业宣传片的解说词混在一起,结果很难分辨出哪段属于哪家企业。这种同质化现象使得许多宣传片失去了应有的辨识度和记忆点。

同质化的根源在于创作过程中缺乏对创始人个性经历的深入挖掘。每个创业故事都是不一样的,但许多撰稿人却习惯用现成的模板来套用,导致千篇一律的结果。

换句话说,就是互相抄袭,抄同行的;私企抄国企,小企业抄大企业……什么都抄,从企业简介、产品文案……

 

痛点三:信息堆砌,缺乏故事性

"公司成立于1998年,2003年进军华东市场,2008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12年在主板上市……"这种编年史式的叙述方式在创始人宣传片中并不少见。解说词变成了企业大事记的朗读版,枯燥乏味,难以引起观众共鸣。

问题在于,许多人混淆了"信息"与"故事"的区别。观众更容易被一个有情感、有冲突、有转折的创业故事所打动,而非一连串冰冷的数据和事件。

痛点四:价值模糊,定位不清

好的解说词应当清晰地传达出企业的核心价值和创始人的独特理念。但现实中,许多解说词要么价值主张模糊不清,要么试图面面俱到反而失去焦点。我曾审阅过一份解说词,在短短三分钟内同时强调了"科技创新"、"传统传承"、"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等七八个价值点,结果每个点都如蜻蜓点水,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些词大企业喜欢用还可以理解,中小企业也喜欢这样的抽象词汇,还一定要配上大气磅礴的音乐……)。

这种价值模糊往往源于对目标受众和传播目的缺乏清晰认识。解说词不是企业所有优点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根据传播目标和受众需求,有选择地突出重点。

痛点五:语言生硬,缺乏温度

专业术语过多、句式过于复杂、语气过于官方……这些语言表达上的问题使得许多解说词听起来像是政府工作报告而非一个人的生命故事。宣传片中创始人的形象应该是鲜活、立体的,但生硬的语言却将其变成了一个符号或概念。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

这些痛点的存在并非偶然,其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原因一:撰稿人对创始人理解不足

许多解说词的撰稿人往往只通过有限的企业资料和几次简短的访谈来了解创始人,缺乏对其成长环境、创业历程和性格特质的深入理解。这种表面化的认识必然导致解说词的泛泛而谈和失真。

原因二:创作过程缺乏系统方法论

解说词创作看似简单,实则是一门融合了文学创作、品牌传播和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的专业工作。许多撰稿人缺乏系统的创作方法论,只能依靠个人经验和感觉,导致作品质量参差不齐。

原因三:多方意见干扰创作

创始人宣传片往往牵涉多方利益相关者——创始人本人、企业高管、市场部门、广告公司、演讲稿撰稿人等。在创作过程中,各方意见的介入和妥协常常导致解说词失去原有的焦点和锐度,变成一个大杂烩。

原因四:过度追求形式而忽视本质

在这个视觉冲击力至上的时代,许多创作者将更多精力放在画面、音乐等表现形式上,而忽视了解说词这一核心内容的打磨。形式固然重要,但没有优质内容的支撑,再华丽的形式也只是空壳。

写好企业创始人宣传片解说词的方法

基于上述分析和多年的实践经验,我总结出以下几个创作优质创始人宣传片解说词的关键要素:

方法一:深度挖掘,找到"不一样的"

每个创始人都有其不一样的人生轨迹和价值主张。好的解说词应当深入挖掘这种"不一样",找到只属于这个创始人的故事和特质。我通常会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前期调研,包括:

1)深度访谈创始人及其身边人(家人、创业伙伴、老员工等);
2)研究企业历史档案和媒体报道;
3)实地考察企业运营场景;
4)了解行业背景和竞争格局。

通过这些工作,我往往能发现一些鲜为人知却具代表性的细节。比如,在为一位制造业企业家撰写解说词时,我注意到他办公室一直摆放着创业初期使用过的简陋工具。这个细节后来成为解说词中体现其"不忘初心"精神的重要元素。

方法二:构建故事,而非罗列事实

人类大脑天生对故事更加敏感和记忆深刻。优秀的解说词应当将创始人的经历编织成一个有起承转合的完整故事。我常用的故事框架包括:

1)挑战者故事:创始人如何突破困境,实现不可能;
2)发现者故事:创始人如何发现并解决一个未被满足的需求;
3)变革者故事:创始人如何改变一个行业或领域;
4)传承者故事:创始人如何将某种价值或技艺发扬光大。
 
无论采用哪种框架,关键是要展现冲突和转变——创业初期的迷茫、关键转折点的抉择、危机时刻的坚持等。这些元素使得故事引人入胜,也使得创始人形象更加真实可信。

方法三:价值聚焦,而非面面俱到

解说词篇幅有限,必须有所取舍。我通常会与企业方共同确定1-3个核心的价值点作为主线,所有内容都围绕这些价值点展开。例如,对于一位以技术创新见长的创始人,我会重点突出其"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和"精益求精"的研发精神,而相对弱化其他方面的描述。

这种聚焦不仅使解说词更加犀利有力,也更容易在观众心中留下清晰印象。

方法四:语言鲜活,避免陈词滥调

1)好的解说词应当使用生动、具体、有温度的语言。我的一些具体技巧包括:
2)用具体事例代替抽象描述:不说"重视产品质量",而说"曾经亲自召回价值千万的批次产品";
3)用人物语言增强真实感:适当引用创始人的原话,如"我当时就想,就算只有我一个人,也要把这个产品做出来";
4)用比喻和意象增强感染力:如"创业就像在黑夜中奔跑,不知道方向,但停下来的恐惧比跌倒更甚";
5)控制句子长度和节奏:长短句结合,避免过于复杂的句式。

方法五:情感共鸣,而非单向宣传

解说词的目的是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我常常在创作时思考:这段文字会让观众产生怎样的感受?是敬佩、感动、认同,还是启发?为了实现这种共鸣,解说词需要:
 
1)展现创始人的"人性面":不只是成功时刻,也有脆弱、犹豫和失败;
 
2)关联受众的共同经验:找到那些普通人也能感同身受的情境;
 
3)创造情感高潮点:在适当位置设计能够触动人心的语句。

 

为什么传记作家特别适合撰写创始人宣传片解说词?

在寻找创始人宣传片解说词撰稿人时,许多企业会考虑广告文案、记者或公关人员。但根据我的经验,传记作家往往是更适合的选择。原因如下:

优势一:深度理解人物的专业能力

传记作家的核心能力就是深入理解和刻画人物。我们受过专业的访谈训练,擅长从零散的信息中捕捉人物的本质特征;我们习惯于思考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如何塑造其性格和价值观;我们知道如何平衡人物的公众形象与私人特质。这些能力对于创作真实、立体、有深度的创始人解说词至关重要。

优势二:故事叙述的专业技巧

传记作家本质上是专业的故事讲述者。我们懂得如何将大量事实材料组织成引人入胜的叙述,如何在有限篇幅内保持故事的完整性和吸引力,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增强场景感和代入感。这些叙事技巧能够将平淡的创业历程转化为动人的故事。

优势三:客观且富有洞察力的视角

优秀的传记作家既能够深入理解传主,又能够保持适度的客观性。我们不会一味地歌功颂德,而是试图呈现一个真实、多维度的人物形象。这种平衡的视角使得解说词更具可信度和说服力。

优势四:长期跟踪的工作模式

与一般撰稿人不同,传记作家通常会有更充裕的时间深入了解创始人和企业。这种长期跟踪的工作模式使我们能够观察到那些短暂接触难以发现的细节和特质,为解说词注入更多独到见解。

优势五:文字风格与宣传片的高度契合

传记文学的语言风格——庄重而不失生动,简洁而不失深度,情感充沛而不失克制——与创始人宣传片的调性天然契合。这种文字风格能够同时满足信息传递和情感共鸣的双重需求。


结语:好解说词是时间、专业与匠心碰撞结果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速食式的创作。但真正打动人心的创始人宣传片解说词,永远是时间、专业与匠心碰撞的结果。它需要深入的理解、不一样的视角、叙事技巧和对语言的敏感把握。

作为传记作家,我始终相信,每个创始人背后都有一个值得被讲述的故事。我们的任务不是编造神话,而是发现并呈现那些真实存在的闪光点;不是简单记录事件,而是揭示一个人与一个企业的精神内核。

当解说词能够做到这一点时,它就不再仅仅是宣传的工具,而成为了一扇窗口,透过它,观众能够看见一个真实的灵魂,一家企业的精神底色,以及那些超越商业成功的人性光辉。这,才是企业创始人宣传片解说词的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