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分享一个想找人代写回忆录的咨询案例。在我十几年的传记回忆录代写生涯中,向我咨询的人不计其数,咨询内容也是五花八门,但总的来说,都是聚焦在:你是怎么帮我写的?代写费用是多少?以及合作的具体事项,等等。写回忆录的目的无一例外都是想留下记忆,给后辈留下前辈人的人生足迹(普通人的回忆录);企业家、创业者、职业经理人找人写书、写传记的目的多有“软营销”的性质,目的是为自己“信任背书”,为自己塑造认同感和信任感。
但这位咨询者不同,这位退休的女士想找“好心人”免费给她写,还要帮她卖书,她写回忆录的目的就是为了卖钱。这样的想法颠覆了我的认知。从交流一开始我就认定,这不是我的客户,但我本着在代写回忆录这一块能帮人则帮人的原则,还是想了解个究竟,这也算一种“职业病”吧(虽然这会浪费我的很多时间)。

我想起5年前,一位在北京工作的甘肃人,声泪俱下给我打电话:“你能为我的老父亲和他的生死战友公益性写回忆录吗?他们有很多很多故事啊!”
虽然不能,但我想知道原因。“多大年龄?在哪里?”
“老父亲在甘肃养老,80岁,老战友在海南养老,80岁。”
“有认知障碍吗?”
“有。”
“有表达障碍吗?有方言口音吗?”
“有,说话已含混不清。”
那时,我有二本传记要写,没有能力做公益性的写作。咨询者近乎哀求,但我一个普通的作者确实无能为力。要是有大企业赞助,搞一个公益组织“为老年人留住记忆”项目,真有意义。
很显然,她低估了写回忆录的工作量和难度,不了解一本书“卖钱”的逻辑。我感兴趣,和想探究的是:
1)她的这种理直气壮让别人免费付出,让自己赚钱的逻辑是怎样养成的?是天性?地域性?还是刻意的?
2)这种认知和地域有没有必然的联系?
3)南北地域文化的差异有多大(特别是商业方面的)?
4)一个成年人(她的儿子,已工作)在现在虚拟现实已是“现实”、线上线下完全融合的情景下,说出“网上全是骗人的”话,他被骗了多少回才能有这样的认知?他的认知是怎样养成的?他的成长经历是怎样的?
5)请人吃几次饭,别人就能为她写回忆录吗?
请跟我来!先看看在我的一个社交平台上我们的交流过程。
(2024)2月12日 20:16
开写传记: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可以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会尽快与您取得联系(自动问询)。
咨询者:我想找老师代写我的经过。我从小是送人的,养父养母又早去世,我也是非常坚强的做一切的事情,我很想留下一本书,但我自己也写不成,想找老师探讨一下。私信可以吗?
开写传记:可以。
咨询者:我这个月的电话费超了好多,拜年了,都联系了给家里人们说话,一分钟一毛九分五,一个小时都是12块……
(我心里咯噔一下,之前看她的账号,全是全国各地旅游景点穿红带绿、蹦蹦跳跳的摆拍照。要知道口袋瘪瘪的是跳不起来的。)
咨询者:想找人给写从小的经过,可以吗?
(这之后就像机关枪一样,“哒哒哒,哒哒哒”,上万字的语音转文字就扫过来了。)
咨询者:“我是女,57年一月出生,出生九个月,送人,不到一岁,母亲去世,13岁父亲有去世,自力更生过了两年,后来又跟一个堂哥家的儿子在城里带小孩,带孩子的时候我16岁,19岁找对26岁结婚,随军到部队,部队21年转回老家,一直到目前的一切与一切非常丰富,各种各式……
“我就着出本书,留着我自己看,给我看孙子看,以后我自己感到1000个人里边也没有我这样的一个,甚至十万人里边也没有一个我这样的人……
“我没有读书,只是上的名校(可能是夜校,大量白字)靠自学。老公在部队互相写信,普通话说的也不标准,每一分一秒时刻做的事,说的话,从小到现在我都不会忘记……
“曲曲折折的事情非常多,那得从小一点一点的说……
“这样我就是说的我好样的,感觉到就该……
“我想着要不要再开指令说?”
开写传记:你是要找我写回忆录吗?写一生的经历?
(我的直觉是,这位咨询者太想找人倾诉了,二是感觉她认为停下来我就会不给她写似的。或者她认为这样我就会免费给她写。)
咨询者:“我是女,1957年一月初二出生,57年11月,生生母把我送人,我五岁时,我母亲眼睛失明,没有让我上学,在我九岁时,我养母悬梁自尽,没有母亲后,我父亲让我边学做活边读书,学了毛主席语录60条,我就学完那一本书,我父亲又生病了,那时候我13岁的年底……
“我们家什么东西(都没)有,母亲看病已经把什么东西都卖掉了。父亲又有病,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我父亲去我姑姑的女儿郑州去看他拉烂肉,目前说是肠癌过去,不懂……
“在郑州住了20天,回来走到河南柳河,又住在我姑姑那里,又在看病,我父亲看病走时让我和别人在一块包那个羊肉大葱包子卖,早晨非常早,我都去集上发那个肉盒子烧饼给我们包的包子一起包子去卖,和我前面的一个邻居是我父亲的媒人,给他做的对象,他对象是开斋的,是宰驴卖驴肉,他非常狠,他打他光生气,他两个离婚了,我父亲临走时把我交代给他,叫他带着我卖东西干生意……
“有我父亲时候,我父亲非常能的一个人。夏天扫岩土,冬天扫消土,我都跟着烧锅拉风险,熬消土。那个硝可以做打兔子的枪药,我父亲还有生产队的老牛,他播了驴皮,牛皮,牛皮,牛鞭鞭鞭,鞭鞭,鞭鞭,猪牛肉。卖我一直跟着我在草我我的时候,我是跟着拉风险,我看我看……
说的有点乱了,不老师这都是实际情况,这是我父亲没病,以前我正在开车子上太阳底翻绳子拉车子,这是以前没病的时候没有我母亲了,就是我跟他学会的,就是会干点啥,就是这种意思……
“我父亲培养我唱对对书打那个莲花落的有键盘,教我学蹲理查(可能给是学“说书”,有大量方言和误别字,转语音的原因)。想出去要饭,我没有那个方面的才能和指引我没有学成……
“我父亲去世以后,我一个堂哥把我家的粮食锅给掀掉,让我跟着他过,我不想跟着他,他们不长远,我一个大娘和嫂子经常吵架,我跟他吃了一个星期的饭,我就不跟着他了,我自己找砖把我蹬上擦。那个玉米芯糊涂……
“就那样,我就是自己过了,在生产队里干活,干工分到一到休息了,我还会入钱入60多块钱,那个时候我都买那些蓝斜纹的布做裤子,黑条绒褂子,还买尼绒袜子,还呢绒手套儿,我父亲的时候我穿的都非常好,因为我父亲会干点小生意……
“我父亲培养我一个坚强的性格,也没有人会欺负我,该说的说,不该说的我都不说。
开写传记:你有很多故事,加微信你可直接发语音。
咨询者:加微信可以,你们应该是好人。是我的故事还多着呢,我的手机号就是电话号,里边的坎坷也非常多,我都能顶的过来。
开写传记:是啊,苦难与辉煌。
咨询者的人生经历对于我这个“见多识广”的传记作者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在60、70、80、90年代的生存智慧叙事,并没有多少特别之处,这样的回忆录即使写作品质很好也不会有销量,赔钱是一定的(能出版也是全自费出版)。开头提出的问题,我会在下一节中回答。
从上下文推论,咨询者自己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跟着文化人长大的,自己又是常做小生意,那这位咨询者的性格是怎样的?价值观是什么?她为人处世的原则有哪些?这种向别人索取,占便宜背后的东西是什么?
(待续)
有兴趣了解更多:
我对代写回忆录的态度和方法
项目服务与决策者合作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