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传记的意义在哪里?姚鼐在“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兼具和“道与艺合”的古文观念下,提出了传记的写作应述传主善行,达到劝谏世人的意义。如他在《郑大纯墓表》中提出:“大纯学行皆卓然,虽生不遇,表其墓宜可以劝后人”;《丹徒王氏秀山阡表》:“斯亦可以为后人者劝矣”;《赠中宪大夫湖广道兼掌河南道监察御史加二级孟公墓表》:“所以劝天下之为善也。”(《惜抱轩诗文集》,第317页)
姚鼐通过选择那些有德之人、仁义之士作为传主,重点称述他们的嘉言善行,动人事迹,用以规谏世人,劝后人为善。
姚鼐笔下有善行善举的人十分丰富,有为国尽忠之人,有为家尽孝之人,有守节贤德的妇女,有效仿古人作风的读书人等等。他们有的做过惊天动地之事,对历史产生了影响;有的仅是一个普通人,一生平凡无奇;有的未曾上学受教育;有的读古人书效古人行事,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有善行”“勇于善”。
姚鼐在为他们作传时突出他们的善行善举,强调他们的动人事迹,蕴含了姚鼐的“善行观”,同时也有劝谏读者,引导世人向善的动机,用心至深。
姚鼐为了使传记起到劝谕世人的作用,往往在文中称述传主的德行之善,其中多有生于贫困,而后显达者,他们治家有方,教育有嘉,从而遗泽后人,后世子孙绵延数世兴旺不衰。姚鼐在记述他们事迹时,重点强调善行有善报的道理,以勉励后人。这就是写家族传记的意义。

